|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次 | 第7-9页 |
| 1. 导言 | 第9-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 2.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5-20页 |
| ·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 | 第16-18页 |
| ·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 第16页 |
| ·集体领导和讨论制 | 第16-17页 |
| ·民主选举制 | 第17页 |
| ·报告制 | 第17-18页 |
| ·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思想对列宁的影响 | 第18-20页 |
| ·马克思恩格斯党内民主思想内涵对列宁的深刻影响 | 第18-19页 |
| ·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重视制度建设优秀品质的全面继承 | 第19-20页 |
| 3.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 | 第20-25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理论背景 | 第20-22页 |
| ·列宁关于卡·考茨基对于机会主义的批判思考 | 第20-21页 |
| ·列宁关于罗莎·卢森堡对其组织原则的批评借鉴 | 第21页 |
| ·列宁对俄国民粹主义科学主张的批判吸收 | 第21-22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22-25页 |
|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发展是外部动因 | 第23-24页 |
| ·俄国高度落后的经济文化水平是内在要求 | 第24-25页 |
| 4.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5-31页 |
| ·全体党员能够平等地行使自己的权利 | 第25页 |
| ·坚持党的代表大会年会制 | 第25-26页 |
| ·坚持实行民主选举制 | 第26页 |
| ·对党内的问题实行民主讨论制 | 第26-27页 |
| ·建立党内民主监督机制 | 第27-28页 |
| ·坚持集体领导制 | 第28页 |
|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 第28-31页 |
| 5.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 第31-37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特点 | 第31-34页 |
| ·科学性 | 第31页 |
| ·整体性 | 第31-32页 |
| ·统一性 | 第32-33页 |
| ·与时俱进性 | 第33-34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历史地位 | 第34-37页 |
| ·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党内民主思想 | 第34页 |
| ·阐述了党内民主的基本内容及其实质 | 第34-35页 |
| ·阐述了党内民主发展的一般规律 | 第35页 |
| ·推动了党内民主建设的发展进程 | 第35-37页 |
| 6.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当代价值 | 第37-45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8-40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 第38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民主集中制的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 第38-39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制度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 第39-40页 |
| ·列宁党内民主思想的实践价值 | 第40-45页 |
| ·有助于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 | 第40-41页 |
| ·有助于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制度 | 第41-42页 |
| ·有助于完善党内选举制 | 第42页 |
| ·有助于完善党内监督制度 | 第42-43页 |
| ·有助于实现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辩证统一 | 第43-45页 |
| 结语 | 第45-46页 |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