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工程水文学论文

流域水文信息空间分布与人类影响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21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9页
     ·分布式流域模型第10-11页
     ·数字流域模型第11-13页
     ·蒸发能力的空间分布第13-15页
     ·降雨的空间分布第15-17页
     ·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第17-19页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第2章 空间分布式蒸发能力计算方法第21-42页
   ·研究区域与数据资料第21-24页
     ·研究区域第21-22页
     ·数据资料第22-24页
   ·空间分布式蒸发能力计算方法的建立第24-30页
     ·气象要素相关性分析第25-26页
     ·修正道尔顿模型第26-27页
     ·高程对气象要素的影响第27-28页
     ·气象要素整合方法第28-30页
   ·空间分布式蒸发能力计算方法的率定和验证第30-36页
     ·修正道尔顿模型的率定和验证第30-33页
     ·气象要素整合相关参数的确定第33-34页
     ·空间分布式蒸发能力计算方法的验证第34-36页
   ·空间分布式蒸发能力计算方法的应用第36-40页
     ·蒸发能力与高程之间的关系第36-38页
     ·气象站使用情况对蒸发能力计算的影响第38-40页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空间分布式降雨计算方法第42-67页
   ·研究区域与数据资料第42-45页
     ·研究区域第42-44页
     ·数据资料第44-45页
   ·空间分布式降雨计算方法的建立第45-56页
     ·降雨数据对比分析第46-53页
     ·降雨数据融合技术第53-56页
     ·空间插值方法第56页
   ·空间分布式降雨计算方法的验证第56-60页
     ·相关参数与公式的确定第56-58页
     ·空间分布式降雨计算方法的验证第58-60页
   ·空间分布式降雨计算方法的应用第60-65页
     ·流域概况第60页
     ·数据准备第60-61页
     ·结果分析第61-65页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4章 空间分布计算方法在清涧河流域的应用第67-81页
   ·研究区域与数据资料第67-69页
     ·研究区域第67页
     ·数据资料第67-69页
   ·基于雨量站降雨数据的次洪模拟第69-74页
     ·次洪模拟结果第69-73页
     ·结果分析第73-74页
   ·基于融合降雨数据的次洪模拟第74-79页
     ·融合降雨数据计算第74-76页
     ·次洪模拟结果第76-79页
     ·结果分析第79页
   ·本章小结第79-81页
第5章 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研究第81-105页
   ·研究区域与数据资料第81-83页
     ·清涧河流域概况与数据资料第81-82页
     ·皇甫川流域概况与数据资料第82-83页
   ·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第83-90页
     ·分析方法第83-84页
     ·清涧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第84-88页
     ·皇甫川流域径流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第88-90页
   ·流域人类活动情况调研分析第90-94页
     ·淤地坝数量及其空间分布第90-92页
     ·非水利水保工程第92-94页
   ·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过程的影响模拟第94-104页
     ·清涧河流域初步模拟第94-96页
     ·皇甫川流域精确模拟第96-101页
     ·降雨空间分布对淤地坝建设的影响分析第101-104页
   ·本章小结第104-10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05-108页
   ·主要成果第105-106页
   ·主要创新点第106页
   ·研究展望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8页
致谢第118-120页
附录第120-122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122-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电驱动车辆纵横向运动综合控制
下一篇:考虑水文预报不确定性的水库优化调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