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钛合金激光快速成形机理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及目的 | 第11页 |
| ·金属快速成形技术及其应用 | 第11-16页 |
| ·快速成形简介 | 第11-12页 |
| ·快速成形技术的特点 | 第12-13页 |
| ·金属快速成形工艺方法 | 第13-15页 |
| ·金属快速成形发展动态 | 第15-16页 |
| ·钛合金快速成形组织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总体框架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 ·论文的总体框架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9页 |
| 第2章 金属快速成形的温度场研究 | 第19-33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激光熔覆的分类 | 第19-20页 |
| ·熔覆功率的确定 | 第20-22页 |
| ·金属材料对激光的吸收作用 | 第20-21页 |
| ·理论熔覆功率计算 | 第21-22页 |
| ·熔覆温度场的数值求解 | 第22-32页 |
| ·激光熔覆过程的热行为描述 | 第22-23页 |
| ·有限元基础理论 | 第23-24页 |
| ·基于ANSYS的温度场数值模拟 | 第24-28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28-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金属结晶理论及相关数学物理模型 | 第33-45页 |
| ·引言 | 第33页 |
| ·晶粒形核和长大机理 | 第33-37页 |
| ·形核 | 第33-36页 |
| ·生长 | 第36-37页 |
| ·微观组织模拟的四种方法 | 第37-44页 |
| ·确定性方法 | 第37-38页 |
| ·概率论方法 | 第38-43页 |
| ·相场法 | 第43页 |
| ·四种方法的比较与总结 | 第43-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微观组织模拟的CA技术 | 第45-67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前处理 | 第45-46页 |
| ·形核模型 | 第46-50页 |
| ·数学模型 | 第46-47页 |
| ·计算模型 | 第47-50页 |
| ·生长模型 | 第50-53页 |
| ·生长速度数学模型 | 第50-52页 |
| ·生长速度计算模型 | 第52-53页 |
| ·基于择优方向的固相率计算 | 第53-61页 |
| ·择优计算方法介绍 | 第53-56页 |
| ·二维偏心正方算法 | 第56-61页 |
| ·捕捉模型 | 第61-62页 |
| ·转变模型 | 第62-63页 |
| ·后处理 | 第63-66页 |
| ·确定时间步长 | 第63-64页 |
| ·流程总图 | 第64-65页 |
| ·元胞自动机模型的验证 | 第65-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第5章 基于温度场的快速成形组织模拟技术 | 第67-81页 |
| ·引言 | 第67页 |
| ·宏微观耦合算法 | 第67-71页 |
| ·基于快速成形的FE-CA单向耦合算法 | 第71-78页 |
| ·前处理 | 第71-73页 |
| ·宏微观耦合的实现 | 第73-75页 |
| ·仿真结果分析 | 第75-78页 |
| ·微观组织模拟的可视化界面设计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81-83页 |
| ·结论 | 第81页 |
| ·建议 | 第81-83页 |
| 参考文献 | 第83-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