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地区土壤地球化学环境与优质苹果生产的适应性评价
| 作者简介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10页 |
| ABSTRACT | 第10-16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22页 |
| §1.1 选题来源与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选题来源 | 第16-17页 |
| ·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1.2 农业地质发展现状与趋势 | 第17-20页 |
| ·国外农业地质的研究现状 | 第18页 |
| ·国内农业地质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 ·当前农业地质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 ·农业地质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20页 |
| §1.3 研究内容及目标 | 第20-21页 |
| ·研究目标 | 第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 §1.4 实际工作量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 §2.1 研究区的选择 | 第22页 |
| §2.2 选区依据 | 第22-24页 |
| §2.3 样品采集 | 第24-25页 |
| ·采样点布设 | 第24页 |
| ·采样方法及技术 | 第24-25页 |
| ·样品记录 | 第25页 |
| ·野外样品保存 | 第25页 |
| §2.4 样品分析测试 | 第25-27页 |
| §2.5 数据处理与计算 | 第27-28页 |
| §2.6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 第三章 研究区域地质背景 | 第29-56页 |
| §3.1 以往的地质工作 | 第29-30页 |
| ·农业土壤 | 第29页 |
| ·农业地质 | 第29-30页 |
| §3.2 研究区农业及生态环境概况 | 第30-31页 |
| ·研究区农业概况 | 第30页 |
| ·研究区生态环境概况 | 第30-31页 |
| §3.3 区域地层与岩体的地质特征 | 第31-33页 |
| ·新太古代的胶东岩群(Ar3jd) | 第31-32页 |
| ·中下元古界粉子山群(Pt_(1-2)fz) | 第32页 |
| ·上元古界震旦系蓬莱群(Zpl) | 第32页 |
| ·下白垩统莱阳群(KlL)及青山群(KlQ) | 第32页 |
| ·上太古界胶南群(Ar_3-Pt_1jn) | 第32页 |
| ·新元古代震旦纪玲珑片麻岩套 | 第32页 |
| ·侏罗纪及自垩纪中酸性侵入岩 | 第32-33页 |
| §3.4 研究区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 第33-35页 |
| §3.5 研究区域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第35-45页 |
| ·研究区典型风化剖面研究 | 第35-39页 |
| ·研究区苹果园根系土地球化学特征 | 第39-45页 |
| §3.6 土壤有效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第45-52页 |
| ·土壤元素有效量和有效度 | 第45-46页 |
| ·各区域根系土有效态含量分级情况 | 第46-48页 |
| ·土壤质地与有效量、有效态 | 第48页 |
| ·有效态含量与元素全量的关系 | 第48-50页 |
| ·pH值与有效态含量的关系 | 第50-51页 |
| ·有机质与有效态的关系 | 第51页 |
| ·氧化还原电位与有效态含量的关系 | 第51-52页 |
| §3.7 研究区域灌溉水地球化学特征 | 第52-55页 |
| ·各采样点水质基本物理指标分析 | 第52-53页 |
| ·各区域水质主要污染物分析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研究区土壤质量评价 | 第56-75页 |
| §4.1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特征指标研究 | 第56-65页 |
| ·研究区土壤大量元素及氧化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56-58页 |
| ·研究区土壤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8-59页 |
| ·研究区土壤中健康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59-60页 |
| ·研究区土壤中有害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第60-62页 |
| ·研究区土壤理化性质地球化学特征 | 第62页 |
| ·研究区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地球化学特征 | 第62-65页 |
| §4.2 土壤质量地球化学评估体系建立 | 第65-70页 |
| ·评估指标的筛选 | 第65-67页 |
| ·评估指标权重的赋值 | 第67-69页 |
| ·隶属函数的计算 | 第69-70页 |
| §4.3 评价结果 | 第70-74页 |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 第五章 研究区元素迁移规律研究 | 第75-95页 |
| §5.1 岩石一土壤系统的元素迁移特征 | 第75-80页 |
| §5.2 土壤一植物系统的元素迁移特征 | 第80-82页 |
| ·元素的吸收系数 | 第80-81页 |
| ·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 第81-82页 |
| §5.3 研究区元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以砷为例 | 第82-94页 |
| ·岩石-土壤中砷的分布 | 第83-88页 |
| ·土壤-植物体系中砷的分布 | 第88-91页 |
| ·岩石-土壤-植物体系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 | 第91-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第六章 苹果品质分析 | 第95-105页 |
| §6.1 果实营养成分分析 | 第95-97页 |
| ·苹果中有机营养成分分析 | 第95页 |
| ·研究区苹果果实元素含量分析 | 第95-97页 |
| §6.2 苹果品质评价 | 第97-99页 |
| ·苹果有机营养成分聚类分析 | 第97-98页 |
| ·苹果中糖酸比的评价分析 | 第98-99页 |
| ·苹果食用安全性评价 | 第99页 |
| §6.3 苹果品质的综合评价 | 第99-103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100-102页 |
| ·品质评定结果 | 第102-103页 |
| ·研究区苹果品质的区域分布 | 第10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3-105页 |
| 第七章 苹果种植适宜性综合评价 | 第105-121页 |
| §7.1 苹果特征元素组合 | 第105-110页 |
| ·元素与苹果中有机组分的相关性 | 第105-107页 |
| ·苹果对元素的吸收系数 | 第107页 |
| ·苹果元素丰度 | 第107-108页 |
| ·苹果特征元素的选择方法 | 第108-110页 |
| §7.2 特征元素对苹果果实中糖酸比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 ·糖酸比低偏低的地区 | 第110-111页 |
| ·糖酸比适宜的地区 | 第111页 |
| §7.3 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对特征元素的影响 | 第111-113页 |
| §7.4 基于特征元素的种植适宜性评价 | 第113-120页 |
| ·苹果中特征元素含量分级标准的确定 | 第113-115页 |
| ·适宜性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115页 |
| ·评价结果 | 第115-120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0-121页 |
| 主要结论 | 第121-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4-132页 |
| 附图 | 第132-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