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9页 |
| 摘要 | 第9-13页 |
| ABSTRACT | 第13-19页 |
| 目录 | 第19-2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36页 |
| ·论文选题 | 第22-23页 |
| ·选题的来源 | 第22页 |
|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 第23-32页 |
| ·VCHs的来源及其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 | 第23-28页 |
| ·VCHs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第28页 |
| ·VCHs的同位素分馏机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第28-31页 |
|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31-32页 |
| ·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和技术路线 | 第32-36页 |
| ·研究内容 | 第33页 |
|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33-34页 |
| ·技术路线 | 第34-36页 |
| 第二章 实验器材及分析技术的质量控制 | 第36-51页 |
| ·实验仪器及材料 | 第36-38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 ·VCHs含量分析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 第38-41页 |
|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分析 | 第38-39页 |
| ·分析技术的质量控制 | 第39-41页 |
| ·VCHs碳同位素在线测试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 第41-43页 |
| ·碳同位素在线测试技术 | 第41-42页 |
| ·分析技术的质量控制 | 第42-43页 |
| ·VCHs碳、氯同位素线外分析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 第43-49页 |
| ·真空系统制样流程和质谱分析 | 第43-46页 |
| ·分析技术的质量控制 | 第46-49页 |
|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 第三章 VCHs的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同位素效应的表征 | 第51-60页 |
| ·实验方法 | 第51-52页 |
| ·实验设计 | 第51-52页 |
| ·实验步骤 | 第5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2-56页 |
| ·VCHs的碳、氯同位素组成 | 第52-54页 |
| ·VCHs同位素组成特征的差异及其成因 | 第54-56页 |
| ·同位素效应和瑞利分馏模型 | 第56-59页 |
| ·同位素效应 | 第56-57页 |
| ·瑞利分馏模型 | 第57-59页 |
| ·环境意义 | 第59-60页 |
| 第四章 VCHs还原脱氯过程的同位素分馏 | 第60-83页 |
| ·实验方法 | 第61-63页 |
| ·实验设计 | 第61-62页 |
| ·实验步骤 | 第62-63页 |
| ·还原脱氯降解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 第63-70页 |
| ·空白实验 | 第63-64页 |
| ·还原脱氯降解效率 | 第64-68页 |
| ·实验条件对还原脱氯降解速率的影响 | 第68-70页 |
| ·还原脱氯过程的同位素分馏及其稳定性 | 第70-81页 |
| ·空白实验 | 第70-71页 |
| ·碳的动力学同位素分馏 | 第71-74页 |
| ·碳同位素富集系数的稳定性 | 第74-78页 |
| ·碳同位素富集系数变异性的影响 | 第78-79页 |
| ·还原脱氯过程的二维同位素组成分析 | 第79-81页 |
| ·环境意义 | 第81-83页 |
| 第五章 VCHs挥发过程的同位素分馏 | 第83-91页 |
| ·实验方法 | 第83-85页 |
| ·实验设计 | 第83-84页 |
| ·实验步骤 | 第84-8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5-89页 |
| ·VCHs气-液平衡过程的同位素分馏 | 第85-87页 |
| ·VCHs挥发过程的同位素分馏 | 第87-88页 |
| ·温度和挥发速率对挥发过程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 第88-89页 |
| ·环境意义 | 第89-91页 |
| 第六章 VCHs吸附过程的同位素分馏 | 第91-101页 |
| ·实验设计 | 第92-94页 |
| ·实验设计 | 第92页 |
| ·实验步骤 | 第92-94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4-100页 |
| ·空白实验 | 第94页 |
| ·吸附平衡时间 | 第94-95页 |
| ·吸附等温线 | 第95-98页 |
| ·平衡吸附过程的同位素分馏 | 第98-100页 |
| ·环境意义 | 第100-101页 |
| 第七章 结论和建议 | 第101-105页 |
| ·结论 | 第101-103页 |
| ·创新点 | 第103页 |
| ·建议 | 第103-105页 |
| 致谢 | 第105-10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7-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