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矿鉴定新技术—X射线荧光光谱微区分析在有色金属矿石鉴定上的应用研究
| 作者简介 | 第1-8页 |
|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 §1.1 岩石矿物鉴定方法 | 第14-16页 |
| ·微化分析 | 第14页 |
| ·热分析 | 第14-15页 |
| ·X射线分析 | 第15页 |
| ·激光光谱分析 | 第15页 |
| ·拉曼光谱分析 | 第15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15页 |
| ·电子显微镜 | 第15页 |
| ·电子探针分析 | 第15-16页 |
| ·离子探针分析 | 第16页 |
| §1.2 本文的立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本文的立题背景与意义 | 第16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理论基础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2.1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理 | 第18-19页 |
| ·X射线的特征 | 第18页 |
| ·X射线光谱 | 第18-19页 |
| ·特征荧光X射线的产生 | 第19页 |
| ·X射线的分光 | 第19页 |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 第19页 |
| §2.2 元素微区分布分析原理 | 第19-20页 |
| ·极坐标样品台 | 第19-20页 |
| ·元素分布分析 | 第20页 |
| ·微小区域分布分析 | 第20页 |
| §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 第三章 显微镜鉴定 | 第22-31页 |
| §3.1 矿石标本收集 | 第22-23页 |
| §3.2 矿石光片的制作 | 第23-24页 |
| ·切片 | 第23页 |
| ·平面处理 | 第23页 |
| ·抛光 | 第23-24页 |
| §3.3 显微镜鉴定 | 第24-31页 |
| ·铜矿石 | 第24-26页 |
| ·铅矿石(仅有方铅矿) | 第26-27页 |
| ·锌矿石(仅有闪锌矿) | 第27-28页 |
| ·钨矿石 | 第28-29页 |
| ·钼矿石(仅有辉铝矿)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岩矿鉴定新技术研究-定性鉴定模型的建立 | 第31-43页 |
| §4.1 仪器配置 | 第31页 |
| §4.2 定性鉴定模型的建立 | 第31-43页 |
| ·全元素定性鉴定 | 第32页 |
| ·部分元素定性鉴定 | 第32-43页 |
| 第五章 岩矿鉴定新技术研究-定量鉴定模型的建立 | 第43-65页 |
| §5.1 定量鉴定模型的建立 | 第43-56页 |
| ·鉴定方法文件 | 第43页 |
| ·组分选择 | 第43页 |
| ·标本制备 | 第43页 |
| ·标准样品 | 第43-51页 |
| ·成分信息 | 第51页 |
| ·参数 | 第51-53页 |
| ·优化测量条件 | 第53-54页 |
| ·测定标准物质 | 第54-56页 |
| ·回归标准曲线、建立鉴定模型 | 第56页 |
| §5.2 谱线重叠干扰与基体效应 | 第56-58页 |
| ·谱线重叠干扰 | 第56-58页 |
| ·基体效应 | 第58页 |
| §5.3 定量鉴定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 | 第58-62页 |
| ·定量鉴定方法的检出限、标准物质含量范围 | 第58-59页 |
| ·定量鉴定方法精密度 | 第59-61页 |
| ·定量鉴定方法准确度 | 第61-62页 |
| §5.4 定量鉴定与结果验证 | 第62-65页 |
| ·定量鉴定 | 第62页 |
| ·定量鉴定结果验证 | 第62-65页 |
| 第六章 岩矿鉴定新技术应用 | 第65-80页 |
| §6.1 铜矿石 | 第65-70页 |
| §6.2 铅矿石 | 第70-73页 |
| §6.3 锌矿石 | 第73-75页 |
| §6.4 钨矿石 | 第75-77页 |
| §6.5 钼矿石 | 第77-80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1页 |
| §7.1 结论 | 第80页 |
| §7.2 展望 | 第80-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