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花生的概况 | 第9-11页 |
·花生的分布 | 第9页 |
·花生的营养成分及使用价值 | 第9-10页 |
·发展花生生产的意义 | 第10页 |
·我国花生的遗传改良现状及前景 | 第10-11页 |
·突变体库的构建方法 | 第11-14页 |
·物理诱变 | 第11-12页 |
·化学诱变 | 第12-14页 |
·插入突变 | 第14页 |
·突变体的筛选鉴定方法 | 第14-16页 |
·常规鉴定 | 第14-15页 |
·分子鉴定 | 第15页 |
·理化鉴定 | 第15-16页 |
·植物 AP2 基因相关研究 | 第16-18页 |
·AP2 基因家族的起源及分类 | 第16-17页 |
·AP2 基因家族的功能及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突变体库的构建 | 第20-32页 |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20-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3页 |
·物理诱变 | 第21页 |
·化学诱变 | 第21-22页 |
·部分 M_3代种子内在品质的测定 | 第22-23页 |
·观察记载和统计方法 | 第2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3-30页 |
·不同诱变方式的诱变效应 | 第23-25页 |
·M_1代的田间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5页 |
·M_2代的田间表现和突变体特性 | 第25-28页 |
·M_3代的田间调查 | 第28页 |
·理化诱变对花生内在品质的影响 | 第28-30页 |
·讨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花生种子在不同发育时期的显微结构分析 | 第32-3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2-33页 |
·实验材料 | 第32页 |
·取材方法 | 第32页 |
·制样方法与显微观察 | 第32-3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花生荚果和籽仁不同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 | 第33-34页 |
·花生籽仁在不同发育时期的细胞显微结构 | 第34-37页 |
·花生在不同发育时期油体的发育与比较 | 第37-38页 |
·讨论 | 第38-39页 |
·花生种子不同发育时期细胞显微结构的差异 | 第38页 |
·花生种子不同时期的油体数量和大小及与含油量的联系 | 第38-39页 |
第四章 花生 APETALA2 基因的序列分析与表达研究 | 第39-5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9-41页 |
·材料 | 第39页 |
·方法 | 第39-4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1-49页 |
·花生 AP2 基因 6 条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1-47页 |
·花生 AP2 基因 6 条序列核苷酸序列分析 | 第47页 |
·花生 AP2 基因在种子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分析 | 第47-49页 |
·讨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ABSTRACT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