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戏剧艺术论文--中国戏剧艺术论文--地方剧艺术论文

村落地方戏的调查与研究--以山东淄博临淄区上河村鹧鸪戏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7页
1 绪论第7-12页
   ·研究立意第7页
   ·研究现状第7-10页
   ·研究方法第10-11页
     ·主要思路第10-11页
     ·重要观点第11页
     ·技术路线第11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2 上河村村落文化概况第12-16页
   ·村落第12页
   ·村落文化第12-13页
   ·上河村地理区位第13-14页
   ·上河村的村落文化第14-16页
3 上河村鹧鸪戏的起源与历史沿革第16-23页
   ·起源第16-18页
     ·肘鼓子起源说第16-17页
     ·尼姑起源说第17-18页
   ·历史沿革第18-23页
4 上河村鹧鸪戏的艺术特征第23-34页
   ·唱词第23-24页
   ·唱腔第24-28页
     ·匀板第25页
     ·快板和慢板第25-26页
     ·托腔第26页
     ·圪塔腔第26-28页
   ·剧目第28-31页
     ·土生土长的表演形式,特色鲜明的村落文化特征第29-30页
     ·村落文化中风趣幽默的喜剧特点第30页
     ·特色鲜明的农村劳动人民形象第30-31页
   ·表演第31-32页
     ·广吸博纳,博采众长第32页
     ·村落文化无不充斥在表演细节中第32页
   ·伴奏第32-34页
5 上河村鹧鸪戏的价值意义第34-37页
   ·社会价值第34-35页
   ·艺术价值第35-36页
   ·文化价值第36-37页
6 上河村鹧鸪戏的传承现状第37-42页
   ·鹧鸪戏的传承第37-38页
   ·鹧鸪戏的现状第38-42页
     ·演员断代第39-40页
     ·资料匮乏第40页
     ·资金短缺、内部竞争第40-42页
7 村落文化视野下对鹧鸪戏发展的思考第42-46页
   ·保护发展鹧鸪戏的意义第42页
   ·鹧鸪戏的发展第42-46页
     ·做好对剧本的整理保护工作第43-44页
     ·迎合时代要求,不断改革创新第44页
     ·选好苗,做好青年演员的培养工作第44页
     ·扎根农村,培养剧种的观众群体第44-45页
     ·重视多媒体宣传第45-46页
结语第46-48页
附录第48-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化差异对维汉翻译的影响--以小说《乡思》中部分句子为例
下一篇:论“双重乐感”在哈萨克族儿童音乐教育中的实施可能--以新疆阿勒泰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