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引言 | 第8页 |
·植物的抗病性 | 第8-10页 |
·PTI | 第8-9页 |
·ETI | 第9-10页 |
·植物免疫系统的演化 | 第10页 |
·植物抗病信号途径 | 第10-14页 |
·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信号途径 | 第11-12页 |
·茉莉酸(Jasmonic acid,JA)信号途径 | 第12页 |
·乙烯(Ethylene,ET)信号途径 | 第12-13页 |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信号途径 | 第13-14页 |
·信号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14页 |
·染色质组蛋白修饰 | 第14-15页 |
·组蛋白的泛素化修饰 | 第15-16页 |
·蛋白质泛素化修饰 | 第15-16页 |
·组蛋白的泛素化修饰 | 第16页 |
·E3连接酶研究概况 | 第16-19页 |
·组蛋白单泛素化E3连接酶基因研究进展 | 第19-20页 |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1-25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实验仪器 | 第21页 |
·常用试剂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OsHUB1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1-22页 |
·水稻及拟南芥叶片RNA的提取及RT-PCR | 第22页 |
·载体构建 | 第22页 |
·病害接种 | 第22-23页 |
·水稻的SA和JA处理 | 第23页 |
·拟南芥hub1植物的遗传转化 | 第23-24页 |
·水稻遗传转化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5-35页 |
·水稻OSHUB1基因cDNA的克隆 | 第25-26页 |
·OSHUB1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6-28页 |
·不同病原菌接种水稻后OSHUB1的表达变化 | 第28-29页 |
·不同信号分子处理水稻后OSHUB1的表达变化 | 第29页 |
·OSHUB1在拟南芥突变体HUB1中的功能分析 | 第29-32页 |
·PCAMBIA99-1-OsHUBl表达载体构建 | 第29页 |
·OsHUB1转化拟南芥hubl突变体后代的筛选和分子鉴定 | 第29-31页 |
·转基因突变体后代的花期分析 | 第31页 |
·转基因后代突变体的抗病性分析 | 第31-32页 |
·水稻OsHUB1基因的RNAI遗传转化 | 第32-35页 |
·pTCK303-OsHUB1载体的构建 | 第32-33页 |
·水稻OsHUB1基因RNAi突变体的获得 | 第33-34页 |
·水稻OsHUB1基因RNAi突变体的分子鉴定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5-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6页 |
附录1 | 第46-47页 |
附录2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