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基于角色认同体验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构建研究

目录第1-7页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4页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页
   ·国内外研究状况评述第10-12页
     ·国外研究状况第10-11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第12页
     ·研究理念第12页
     ·研究方法第12页
   ·研究特色及创新之处第12-14页
     ·研究特色第12页
     ·创新之处第12-14页
第2章 构建道德教育机制的依据及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4-27页
   ·相关概念及意义第14-15页
     ·道德及道德教育第14-15页
     ·角色认同与价值认同第15页
   ·构建道德教育机制的基本理论依据第15-20页
     ·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15-16页
     ·有关角色理论第16-19页
     ·中央有关高等学校思想教育的文件指示精神第19-20页
   ·构建道德教育机制的现实挑战第20-24页
     ·高校道德教育机制不够完善第20页
     ·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第20-21页
     ·高校道德教育工作效果欠佳第21-22页
     ·网络道德教育工作亟待加强第22-23页
     ·高校道德教育工作队伍有待提高第23-24页
   ·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第24-27页
     ·构建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的必要性第24-25页
     ·构建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的可行性第25-27页
第3章 基于角色认同体验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构建第27-37页
   ·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构建的原则第27-29页
     ·道德内化与道德践行的统一第27页
     ·掌握道德知识和培养道德能力的统一第27页
     ·尊重“德育为先”的全局地位第27-28页
     ·尊重学生的思想实际第28页
     ·尊重知情意行的教育规律第28-29页
   ·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的构建内容第29-37页
     ·养成机制第29-30页
     ·保障机制第30-32页
     ·“三结合”机制第32-33页
     ·教导结合的干预机制第33-34页
     ·“四位一体”机制第34-37页
第4章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教育机制的效能评价第37-42页
   ·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效能评价第37-39页
     ·知晓度第37页
     ·认同度第37-38页
     ·内化度第38-39页
     ·意向性第39页
     ·一贯性第39页
   ·基于角色认同体验的大学生道德教育机制实效性第39-42页
     ·转变道德教育传统观念第39-40页
     ·增强道德教育的说服力第40页
     ·提升高校道德教育的效果第40页
     ·创建道德教育工作新格局第40-41页
     ·促进道德教育合力的形成第41页
     ·推动道德教育的创新发展第41-42页
结语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6页
致谢第46-47页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时期大学生创业对策研究
下一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题网站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