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正极材料LiMnyFe1-yPO4/C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5页
   ·二次锂离子电池的原理及特性第10-12页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第10-11页
     ·锂离子电池的特性第11-12页
   ·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研究进展第12-20页
     ·层片状化合物LiMO_2第13-15页
     ·尖晶石结构化合物LiM_2O_4第15-16页
     ·橄榄石结构化合物LiMPO_4第16-20页
   ·LiMPO_4的制备方法第20-23页
     ·固相合成法第20页
     ·热还原法第20-21页
     ·微波烧结法第21页
     ·熔融反应法第21-22页
     ·水热或溶剂热法第22页
     ·溶胶-凝胶法第22页
     ·喷雾干燥法第22-23页
   ·本论文的工作及研究意义第23-24页
   ·本论文的实验创新点第24-25页
第二章 实验部分第25-29页
   ·实验原料第25页
   ·实验仪器第25-26页
   ·材料的制备方法第26页
   ·材料物理性能的表征第26-27页
     ·热分析(TG-DTA)第26页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26-27页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分析(SEM)第27页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TEM)第27页
   ·LiMn_yFe_(1-y)PO_4/C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7-29页
     ·纽扣电池组装第27页
     ·电化学电性能测试第27-29页
第三章 传统固相法制备LiMn_(0.4)Fe_(0.6)PO_4/C第29-39页
   ·引言第29页
   ·原料的热重分析第29-31页
   ·原料预处理后的结构和形貌第31-32页
   ·LiMn_(0.4)Fe_(0.6)PO_4/C材料的传统固相法制备工艺第32-33页
   ·预处理温度对LiMn_(0.4)Fe_(0.6)PO_4/C结构的影响第33-34页
   ·预处理温度对LiMn_(0.4)Fe_(0.6)PO_4/C微观形貌的影响第34-35页
   ·预处理温度对LiMn_(0.4)Fe_(0.6)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四章 “低温固相/水热反应”法制备LiMn_(0.4)Fe_(0.6)PO_4/C第39-52页
   ·前言第39页
   ·LiMn_(0.4)Fe_(0.6)PO_4/C材料的“低温固相/水热反应”制备工艺第39-40页
   ·LiMn_(0.4)Fe_(0.6)PO_4/C材料的物理性能第40-45页
     ·XRD分析第40-41页
     ·工艺过程中材料微观形貌分析第41-42页
     ·工艺Ⅰ制备的LiMn_(0.4)Fe_(0.6)PO_4/C的电化学性能分析第42-45页
   ·工艺参数LiMn_(0.4)Fe_(0.6)PO_4/C材料的影响第45-49页
     ·预处理温度的影响第45-46页
     ·水热温度的影响第46-47页
     ·加碳方式的影响第47-49页
   ·“低温固相/水热反应”工艺评价第49-50页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五章 Mn对LiMn_yFe_(1-y)PO_4/C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第52-58页
   ·引言第52页
   ·LiMn_yFe_(1-y)PO_4/C材料的制备第52页
   ·锰含量对LiMn_yFe_(1-y)PO_4/C结构的影响第52-54页
   ·锰含量对LiMn_yFe_(1-y)PO_4/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4-57页
     ·循环伏安曲线的分析第54-55页
     ·充放电曲线的分析第55-56页
     ·交流阻抗分析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空调余热回收热水系统的研究
下一篇: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动机DTC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