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法令论文--企业法、公司法论文

股东派生诉讼之当事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引言第7-8页
第一章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概述第8-18页
 一、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和特点第8-10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的概念第8-9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特点第9-10页
 二、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产生和发展第10-14页
  (一)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的产生第10-12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在国内外的发展第12-14页
 三、“股东派生诉权”的合理性分析第14-18页
  (一) 公司治理视角下“股东派生诉权”第15页
  (二) 股东派生诉讼的实体法基础——股东实体诉权第15-16页
  (三) 股东派生诉讼的程序法基础——程序正义第16-18页
第二章 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原告第18-28页
 一、确立股东派生诉讼原告的原则第18-19页
  (一) 保护中小股东权利原则第18页
  (二) 公司与股东之间利益平衡原则第18-19页
  (三) 鼓励正当诉讼与防止滥诉、投机诉讼相协调原则第19页
 二、股东派生诉讼中对原告资格的限制第19-21页
  (一) 美国公司法对原告资格的限制第20页
  (二) 日本公司法对原告资格的限制第20-21页
  (三) 我国台湾“公司法”对原告资格的限制第21页
 三、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原告资格的完善第21-26页
  (一) 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原告资格评析第22-23页
  (二) 原告股东的持股比例和持股时间要求第23-24页
  (三) 原告在侵权行为发生时和诉讼过程中的股东身份要求第24-25页
  (四) 原告股东应当能够公正、充分地代表公司和其他股东的利益第25-26页
 四、其他与原告有关的问题第26-28页
  (一) 对“紧急情况”下原告股东直接起诉的规定不够明确第26页
  (二) 公司债权人提起股东派生诉讼问题第26-27页
  (三) 隐名股东的原告资格问题第27-28页
第三章 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被告第28-35页
 一、股东派生诉讼被告范围的确定第28-30页
  (一) 确定被告范围应当遵循的原则第28-29页
  (二) 确定被告范围的主要立法例第29-30页
 二、确定股东派生诉讼中被告的主客观标准第30-32页
  (一) 主观标准第30页
  (二) 客观标准第30-32页
 三、我国公司法关于被告范围的规定及其评析第32-35页
  (一) 我国公司法有关被告的规定第32页
  (二) 评析第32-35页
第四章 股东派生诉讼中公司和其他股东的诉讼参加问题第35-43页
 一、公司参加股东派生诉讼的强制性问题第35-36页
  (一) 肯定说第35页
  (二) 否定说第35-36页
  (三) 笔者的观点第36页
 二、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地位第36-39页
  (一) 关于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地位的主要立法例第36-37页
  (二) 我国公司法关于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面临的尴尬境地第37-39页
 三、公司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角色定位——“特殊的诉讼参加人”第39-40页
 四、其他股东的诉讼参加问题第40-43页
  (一) 国外主要立法例简述第41页
  (二) 对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的建议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唐代的证据制度研究
下一篇:价格卡特尔法律规制的比较研究--以LCD面板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