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中国法制史论文

唐代的证据制度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7页
绪论第7-10页
第一章 前朝证据制度的沿革第10-14页
 一、证据制度的起源第10-11页
  (一) 夏商时期—客观依据的出现第10页
  (二) 西周时期—证据形式的形成第10-11页
 二、秦汉时期的证据制度第11-12页
  (一) 秦代—重视勘验记录第11页
  (二) 汉代—书证的普遍使用第11-12页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证据制度—证据收集的规范化第12-14页
第二章 唐代证据制度的概述第14-18页
 一、立法概况第14-15页
 二、证据原则第15-18页
  (一) 证据审理过程—据证惟实的原则第15页
  (二) 证据运用过程—众证定罪的原则第15-16页
  (三) 取证过程—仁道矜恤的原则第16-18页
第三章 唐代的证据种类第18-32页
 一、书证第18-23页
  (一) 书证的种类第18-21页
  (二) 伪造书证的法律责任第21-22页
  (三) 匿名信的效力第22-23页
 二、物证第23-25页
  (一) 物证的种类第23-24页
  (二) 具体案例第24-25页
 三、口供第25页
  (一) 律文规定第25页
  (二) 具体案例第25页
 四、证人证言第25-28页
  (一) 律文规定第26-27页
  (二) 证人作伪证的责任认定第27-28页
 五、勘验检验笔录第28-32页
  (一) 种类第28-30页
  (二) 检验不实的责任认定第30-32页
第四章 唐代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第32-43页
 一、证明责任第32-34页
  (一) 举证责任第32-33页
  (二) 诬告反坐的责任认定第33-34页
 二、获取证据的方式第34-43页
  (一) 运用五听收集证据第34-35页
  (二) 通过刑讯收集证据第35-39页
  (三) 通过勘验技术收集证据第39页
  (四) 通过特殊的方式取证第39-43页
第五章 唐代证据制度的特点及历史地位第43-54页
 一、对唐代证据制度的评析第43-45页
  (一) 证据过于分散,没有形成完整的证据体系第43-44页
  (二) 司法官员起主导作用,缺乏中立地位第44-45页
 二、宋、明、清对唐代证据制度的借鉴第45-49页
  (一) 宋代第45-48页
  (二) 明清第48-49页
 三、对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的影响第49-50页
  (一) 民国时期第49-50页
  (二)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第50页
 四、对当代中国证据制度的借鉴第50-54页
  (一) 新中国成立时期第50页
  (二) 对现行诉讼法的借鉴第50-54页
结语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庞德的法律价值准则论研究
下一篇:股东派生诉讼之当事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