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6页 |
·分子识别 | 第14-16页 |
·分子识别的历史渊源 | 第14页 |
·分子识别的原理 | 第14-15页 |
·分子间非共价的相互作用 | 第15-16页 |
·分子识别的应用 | 第16页 |
·手性识别作用 | 第16-26页 |
·手性分子 | 第16-17页 |
·手性药物分子 | 第17-18页 |
·常见手性识别剂 | 第18-24页 |
·手性识别方法 | 第24-26页 |
·立题背景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6-28页 |
·立题背景 | 第26-27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页 |
·创新点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6页 |
第二章 β-CD/1,2-DBE体系中氧氟沙星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作用研究 | 第36-52页 |
·引言 | 第36-37页 |
·实验部分 | 第37-38页 |
·仪器 | 第37-38页 |
·试剂 | 第38页 |
·实验步骤 | 第38页 |
·分子模拟 | 第38页 |
·结果和讨论 | 第38-47页 |
·氧氟沙星对映异构体在β-CD体系中的磷光性质 | 第38-39页 |
·磷光测量条件的优化 | 第39-43页 |
·氧氟沙星对映体的时间分辨磷光光谱 | 第43-44页 |
·计算包合常数 | 第44-46页 |
·分子模拟 | 第46-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第三章 γ-CD/1,2-DBE体系中氧氟沙星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作用研究 | 第52-64页 |
·引言 | 第52-53页 |
·实验部分 | 第53页 |
·试剂 | 第53页 |
·仪器 | 第53页 |
·实验步骤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61页 |
·L-OFLX/OFLX的荧光和磷光光谱 | 第53-54页 |
·磷光测量条件优化 | 第54-57页 |
·氧氟沙星对映体的时间分辨磷光光谱 | 第57-58页 |
·化学计算的包合常数 | 第58-61页 |
·结论 | 第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四章 胆酸钠盐体系中氧氟沙星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作用研究 | 第64-78页 |
·引言 | 第64-65页 |
·实验部分 | 第65-66页 |
·仪器试剂 | 第65页 |
·实验步骤 | 第65-6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6-74页 |
·OFLX对映异构体在NaDC中的光谱特性 | 第66页 |
·OFLX对映异构体磷光测量条件优化 | 第66-68页 |
·无机盐对NaDC簇集作用的影响 | 第68-70页 |
·NaDC体系中OFLX对映异构体的手性识别作用 | 第70-73页 |
·氧氟沙星对映体的时间分辨磷光光谱 | 第73-74页 |
·结论 | 第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论文题录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个人简历及联系方式 | 第82-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