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我国司法公信力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3-14页 |
第2章 司法公信力相关理论概述 | 第14-24页 |
·司法公信力的界定 | 第14-17页 |
·司法 | 第14页 |
·公信力 | 第14-15页 |
·司法公信力 | 第15页 |
·司法公信力与法律信仰、司法权威的关系 | 第15-17页 |
·司法公信力的性质 | 第17-18页 |
·司法公信力是一种公权力 | 第17页 |
·司法公信力是一种公众认同 | 第17-18页 |
·司法公信力的构成要素 | 第18-22页 |
·司法独立 | 第18-19页 |
·司法文化 | 第19页 |
·司法透明 | 第19-20页 |
·司法公正 | 第20-21页 |
·司法效率 | 第21-22页 |
·司法公信力的功能 | 第22-24页 |
·稳定社会秩序的功能 | 第22页 |
·提高司法权威的功能 | 第22-23页 |
·培养法律信仰的功能 | 第23页 |
·维护法律尊严的功能 | 第23-24页 |
第3章 当代中国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24-30页 |
·构建司法公信力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第24-27页 |
·行政干预导致司法权地方化 | 第24页 |
·媒体监督对司法的压制 | 第24-25页 |
·司法公开程度的欠缺 | 第25页 |
·法官的整体素质偏低 | 第25-26页 |
·法治文化的缺失 | 第26页 |
·人本主义思想难以体现 | 第26-27页 |
·影响我国司法公信力的原因 | 第27-30页 |
·历史原因 | 第27-28页 |
·现实原因 | 第28-30页 |
第4章 构建我国司法公信力的途径 | 第30-41页 |
·倡导司法独立 | 第30-32页 |
·应排除司法行政化和司法地方化 | 第30-31页 |
·法院应当贯彻审级制度 | 第31页 |
·改善党的领导方式 | 第31-32页 |
·完善司法监督 | 第32-33页 |
·检察机关应规范监督 | 第32-33页 |
·媒体舆论应理性监督 | 第33页 |
·提高司法透明指数 | 第33-35页 |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构 | 第33-34页 |
·司法文书的完善 | 第34页 |
·执行信息的公开 | 第34-35页 |
·加强法官职业化 | 第35-36页 |
·提高法官的道德素质和理论修养 | 第35-36页 |
·扩大法官的来源范围 | 第36页 |
·建立法官的高薪制度 | 第36页 |
·建设法治文化 | 第36-39页 |
·执政者的率先垂范 | 第37页 |
·新闻媒体的理性传播 | 第37-38页 |
·社会公众的理性表达 | 第38页 |
·学校的法治教育 | 第38-39页 |
·践行司法为民理念 | 第39-41页 |
·贴近民众 | 第39页 |
·方便民众 | 第39页 |
·保障民众 | 第39-41页 |
结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