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一、绪论 | 第10-15页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3页 |
1. 政府电子化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第12页 |
2. 农村电子化公共服务的提供及发展模式研究 | 第12-13页 |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四) 论文框架和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 论文框架 | 第14页 |
2.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与理论阐释 | 第15-22页 |
(一) 电子政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9页 |
1. 电子政务的概念厘定 | 第15页 |
2. 农村电子政务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重要内涵与现实意义 | 第15-19页 |
(二)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概述 | 第19-22页 |
1. 形成与发展 | 第19页 |
2. 核心内容 | 第19-22页 |
三、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建设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2-39页 |
(一) 发展现状 | 第22-25页 |
1. 初步建立了专门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 | 第22-23页 |
2. 信息化基础设施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 | 第23-24页 |
3. 农村电子政务的应用顺利开展,并且初步见效 | 第24-25页 |
(二) 存在问题 | 第25-33页 |
1. 整体建设水平偏低,且形式化较为严重 | 第25-28页 |
2. 电子政务公共服务效能未能够充分体现 | 第28-31页 |
3. 缺乏统一的建设标准 | 第31-32页 |
4. 安全防范措施不力 | 第32页 |
5. 提供的信息服务与农民的需求之间存在"差距" | 第32-33页 |
(三) 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1. 思想保守,认识不足 | 第34-36页 |
2. 行政人员的综合素养不高 | 第36-37页 |
3. 忽视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 | 第37页 |
4. 资金严重不足,并且其来源渠道比较单一 | 第37-39页 |
四、新公共服务视域下完善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建设的策略思考 | 第39-47页 |
(一) 农村电子政务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 | 第39-41页 |
1. 服务性原则 | 第39页 |
2. 实用性原则 | 第39页 |
3. 效益性原则 | 第39-40页 |
4. 安全性原则 | 第40页 |
5. 因地制宜原则 | 第40-41页 |
(二) 完善我国农村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41-47页 |
1. 更新观念,正确地认识农村电子政务的重要性 | 第41页 |
2. 以服务为导向,整合信息资源,有计划、针对地服务于民众 | 第41-42页 |
3. 科学、合理地制定出农村电子政务建设的相关标准 | 第42页 |
4. 严密防范,确保农村电子政务信息和网络安全可靠 | 第42-43页 |
5. 开拓创新,多渠道筹集资金 | 第43-44页 |
6. 制定有效的信息技术培训计划,提高政府行政人员的专业素质 | 第44页 |
7. 注重农村电子政务的服务效能 | 第44-47页 |
五、结束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附录:有关农村电子政务发展状况的问卷调查表 | 第51-55页 |
后记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