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1-4页 |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目录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 ·课题研究背景 | 第8-13页 |
| ·课题来源 | 第8页 |
| ·凹版印刷机简介 | 第8-11页 |
| ·传动技术概述 | 第11-13页 |
| ·电子轴传动技术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外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 ·国内发展现状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5页 |
| ·论文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电子轴传动相关理论 | 第17-39页 |
| ·多电机同步控制的机理分析 | 第17-18页 |
| ·多电机同步控制策略 | 第18-21页 |
| ·交流伺服系统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21-22页 |
| ·交流伺服系统仿真平台的搭建 | 第21页 |
| ·交流伺服系统仿真结果 | 第21-22页 |
| ·同步控制结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22-25页 |
| ·主从同步结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22-23页 |
| ·平行同步结构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23-24页 |
| ·系统同步控制策略的确定 | 第24-25页 |
| ·模糊 PID 控制器 | 第25-35页 |
| ·传统 PID 控制器 | 第25-29页 |
| ·模糊 PID 控制器 | 第29-35页 |
| ·常规 PI 补偿器与模糊 PI 补偿器系统的比较 | 第35-38页 |
| ·常规 PID 与模糊 PID 控制器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35-36页 |
| ·常规 PI 补偿器同步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36-37页 |
| ·模糊 PI 补偿器同步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 第37-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 第三章 电子轴传动硬件系统设计 | 第39-48页 |
|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39-40页 |
| ·硬件系统设计 | 第40-47页 |
| ·系统电源设计 | 第40-41页 |
| ·核心板设计 | 第41-43页 |
| ·接口板设计 | 第43-47页 |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 第四章 电子轴传动软件系统设计 | 第48-62页 |
| ·DSP 集成开发环境 CCS4.0 简介 | 第48-49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49-57页 |
| ·主程序模块 | 第49-50页 |
| ·测速模块 | 第50-56页 |
| ·速度同步模块 | 第56-57页 |
| ·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57-59页 |
| ·MSComm 通信控件 | 第57-58页 |
| ·上位机界面设计 | 第58-59页 |
| ·系统调试和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五章 现场改造及问题探讨 | 第62-72页 |
| ·改造前的生产线 | 第62-63页 |
| ·改造后的生产线 | 第63-68页 |
| ·改造目的 | 第63页 |
| ·新生产线概述 | 第63-64页 |
| ·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 | 第64-68页 |
| ·生产线调试结果及分析 | 第68-70页 |
| ·改造中的难点和问题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3页 |
| ·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 第72页 |
| ·后续工作与展望 | 第72-7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 附录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