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异构多核DSP核间接口的设计与验证
目录 | 第1-7页 |
表目录 | 第7-8页 |
图目录 | 第8-10页 |
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DSP 技术的发展及优势 | 第12-14页 |
·DSP 的发展 | 第12页 |
·DSP 的优势 | 第12-14页 |
·多核架构引领 DSP 发展 | 第14页 |
·异构多核 DSP 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 第14-17页 |
·典型的异构多核 DSP 结构 | 第14-16页 |
·异构多核 DSP 的现状 | 第16-17页 |
·X 异构多核 DSP 概述 | 第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X 异构多核 DSP 核间通信机制 | 第19-35页 |
·异构多核 DSP 的结构描述 | 第19-24页 |
·总体结构 | 第19-20页 |
·DSP 结构 | 第20-21页 |
·基于 SPARC 的 RISC 结构 | 第21-24页 |
·核间接口设计概述 | 第24页 |
·核间的数据通信机制 | 第24-31页 |
·AHB 协议介绍 | 第25-27页 |
·MB 协议介绍 | 第27页 |
·AHB 到 MB 的数据交换 | 第27-30页 |
·MB 到 DSP 的数据交换 | 第30-31页 |
·核间的控制机制 | 第31-35页 |
·主从式的控制模式 | 第31页 |
·启动和复位 | 第31-32页 |
·中断处理 | 第32-35页 |
·WDT 中断 | 第32-34页 |
·MBI 中断 | 第34-35页 |
第三章 核间通信机制的实现 | 第35-57页 |
·LEON3 地址映射与寄存器设置 | 第35-37页 |
·AHB/MB 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37-45页 |
·AHB 的设计 | 第38-41页 |
·MB 的设计 | 第41-45页 |
·异步 FIFO 的设计 | 第45页 |
·MBI 的设计实现 | 第45-54页 |
·Hostport 的设计 | 第46-50页 |
·edmaport 的设计 | 第50-53页 |
·cctrport 的设计 | 第53-54页 |
·RISC 到 DSP 控制机制的设计实现 | 第54-57页 |
·点火和复位 | 第54-55页 |
·中断处理 | 第55-56页 |
·看门狗式的异常检测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功能验证 | 第57-62页 |
·验证方法学 | 第57-58页 |
·数据通路的验证 | 第58-60页 |
·读数据的验证 | 第58-59页 |
·写数据的验证 | 第59页 |
·批数据传输验证 | 第59-60页 |
·控制功能验证 | 第60-62页 |
·启动和复位 | 第60页 |
·中断处理 | 第60-62页 |
第五章 设计综合 | 第62-64页 |
·综合基本方法和环境 | 第62-63页 |
·综合的原理 | 第62页 |
·综合的原则 | 第62-63页 |
·可综合代码的编写和模块化分 | 第62-63页 |
·综合策略 | 第63页 |
·设置约束条件 | 第63页 |
·综合结果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64-65页 |
·课题工作总结 | 第64页 |
·课题工作展望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