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一章 水泥基材料研究现状 | 第14-38页 |
·水泥基材料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 第14-15页 |
·水泥混凝土材料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7-32页 |
·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的研究 | 第18-19页 |
·水泥基材料孔溶液碱度的研究 | 第19-20页 |
·水泥基材料的稳定性研究 | 第20-24页 |
·CaO-SiO_2-H_2O系统的研究 | 第20-22页 |
·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的稳定性研究 | 第22-24页 |
·水泥基材料的耐久性研究 | 第24-32页 |
·AAR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 第24-28页 |
·水泥石中OH浓度与Ca(OH)_2含量的关系 | 第28页 |
·Ca(OH)_2在ASR中的作用 | 第28-29页 |
·碱的存在形式对ASR的影响 | 第29-32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2页 |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32-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8页 |
第二章 原材料的选取与性能评价 | 第38-51页 |
·原材料及其化学成分 | 第38-48页 |
·水泥 | 第38-39页 |
·粉煤灰和硅灰 | 第39-42页 |
·集料 | 第42-48页 |
·集料的矿物分析 | 第42-46页 |
·集料的碱活性测定 | 第46-48页 |
·主要测试仪器 | 第48-49页 |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第三章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水化产物Ca(OH)_2相研究 | 第51-64页 |
·Ca(OH)_2含量变化的测定 | 第51-57页 |
·实验方法 | 第51页 |
·XRD分析 | 第51-53页 |
·TG-DSC分析 | 第53-57页 |
·Ca(OH)_2的分布及其形貌观察 | 第57-62页 |
·SEM形貌观察 | 第57-59页 |
·TEM观察Ca(OH)_2相的分布及其晶格像 | 第59-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第四章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对ASR抑制作用研究 | 第64-73页 |
·实验方法 | 第64-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4页 |
·模拟孔溶液的组成 | 第64-65页 |
·本部分图例符号说明 | 第65-66页 |
·粉煤灰对ASR抑制效果的评价 | 第66-69页 |
·集料碱活性与抑制效果 | 第66-67页 |
·养护温度与抑制效果 | 第67-68页 |
·水泥品种与抑制效果 | 第68-69页 |
·ASR进程与膨胀之间的关系研究 | 第69-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3页 |
第五章 低Ca/Si的C-S-H凝胶形成对ASR抑制作用的理论研究 | 第73-92页 |
·C-S-H凝胶的化学组成分析 | 第73-82页 |
·SEM/EDS分析 | 第73-78页 |
·TEM/EDS分析 | 第78-82页 |
·孔结构分析 | 第82-83页 |
·抑制机理的探讨 | 第83-85页 |
·低Ca/Si的C-S-H凝胶的生成转化机制 | 第85-89页 |
·C-S-H的结构 | 第85-86页 |
·转化机制 | 第86-89页 |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第六章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中的碱溶出 | 第92-103页 |
·高性能水泥基材料中碱的溶出规律 | 第92-96页 |
·实验方法 | 第92-93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3-96页 |
·水化产物分析 | 第96-100页 |
·XRD分析 | 第96-97页 |
·TG-DSC分析 | 第97-98页 |
·化学分析 | 第98页 |
·TEM/EDS分析 | 第98-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3页 |
第七章 低Ca/Si的C-S-H凝胶的持碱机制分析 | 第103-123页 |
·C-S-H凝胶的化学组成和结构 | 第103-108页 |
·C-S-H凝胶的化学组成 | 第103-104页 |
·C-S-H凝胶的结构 | 第104-108页 |
·C-S-H凝胶结构与其持碱能力的关系研究 | 第108-112页 |
·FT-IR分析 | 第108-111页 |
·~(29)SiMASNMR分析 | 第111-112页 |
·Ca(OH)_2对C-S-H凝胶持碱能力的影响 | 第112-115页 |
·实验方法 | 第112页 |
·Ca(OH)_2对碱溶出量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C-S-H凝胶持碱能力与结构变化的关系 | 第113-115页 |
·K~+、Na~+在C-S-H凝胶中的存在位置及存在形式 | 第115-118页 |
·K~+、Na+在C-S-H凝胶中的存在位置 | 第116页 |
·K~+、Na+在C-S-H凝胶中的存在形式 | 第116-118页 |
·C-S-H凝胶组成、结构与其持碱能力之间的关系 | 第118-1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23页 |
第八章 混合材抑制ASR的新机理 | 第123-128页 |
·低Ca/Si的C-S-H凝胶在抑制ASR中的作用 | 第123-125页 |
·低Ca/Si的C-S-H凝胶的持碱机制分析 | 第125-126页 |
·物理特征 | 第125页 |
·化学结构 | 第125-126页 |
·反应历程 | 第126页 |
·混合材抑制ASR的新机理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8页 |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8-133页 |
·结论 | 第128-131页 |
·展望 | 第131-133页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