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英文缩略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31页 |
·前言 | 第16页 |
·固氮的遗传基础——固氮基因簇 | 第16-17页 |
·共有固氮基因的鉴定 | 第17-18页 |
·不同固氮菌中固氮基因簇结构与进化分析 | 第18-23页 |
·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微生物中的固氮基因簇 | 第18-19页 |
·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微生物中的固氮基因簇 | 第19-20页 |
·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微生物中的固氮基因簇 | 第20-21页 |
·厚壁菌门(Firmicutes)微生物中的固氮基因簇 | 第21-22页 |
·绿弯菌门(Chloroflexi)微生物中的固氮基因簇 | 第22页 |
·绿菌门(Chlorobi)微生物中的固氮基因簇 | 第22-23页 |
·广古菌门(Euryarchaeota)微生物中的固氮基因簇 | 第23页 |
·固氮基因水平转移 | 第23-25页 |
·氮代谢调节 | 第25-29页 |
·肠杆菌中一般氮代谢调节 | 第26页 |
·生物固氮的调控 | 第26-29页 |
·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 | 第29-31页 |
·立题依据及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29-30页 |
·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第二章 DH10B GlnG 与 A1501 NtrC 结构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31-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数据库 | 第31页 |
·应用软件 | 第3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1-36页 |
·DH10B GlnG 与 A1501 NtrC 进化分析 | 第31-32页 |
·DH10B GlnG 与 A1501 NtrC 结构比较 | 第32-35页 |
·DH10B GlnG 与 A1501 NtrC 结构域分析 | 第35页 |
·肠杆菌 GlnG 与假单胞菌 NtrC 结合的 DNA 序列分析 | 第35-36页 |
·讨论 | 第36-38页 |
第三章 DH10B GlnG 与 A1501 NtrC 在一般氮代谢过程中的功能互补研究 | 第38-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54页 |
·菌株、质粒来源 | 第38页 |
·培养基及溶液 | 第38-40页 |
·抗生素、酶类及生化试剂 | 第40页 |
·试剂盒 | 第40-41页 |
·仪器设备 | 第41页 |
·基因组及质粒 DNA 的提取 | 第41-44页 |
·PCR 反应及产物纯化 | 第44-46页 |
·目的片段连接 T 载体 | 第46页 |
·目的片段的酶切及纯化 | 第46-48页 |
·DNA 片段与目的载体的连接 | 第48页 |
·大肠杆菌的热击转化 | 第48-49页 |
·三亲结合实验 | 第49-50页 |
·以硝酸钾或尿素为唯一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50页 |
·施氏假单胞菌固氮酶活测定 | 第50-51页 |
·大肠杆菌 GlnG 突变株的构建 | 第51-52页 |
·大肠杆菌的电击转化 | 第52-53页 |
·以精氨酸为唯一氮源条件下的生长曲线测定 | 第53-54页 |
·结果 | 第54-64页 |
·DH10B GlnG 互补 A1501 △NtrC 功能互补株的构建 | 第54-59页 |
·DH10B GlnG 互补 A1501 △NtrC 功能互补株的表型测定 | 第59-61页 |
·A1501 NtrC 互补 DH10B △GlnG 功能互补株的构建 | 第61-63页 |
·A1501 NtrC 回补 DH10B △GlnG 的功能互补株的表型测定 | 第63-64页 |
·讨论 | 第64-67页 |
第四章 DH10B GlnG 与 A1501 nifA 基因启动子区互作研究 | 第67-102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83页 |
·菌株、质粒来源 | 第67页 |
·培养基及溶液 | 第67-69页 |
·抗生素、酶类及生化试剂 | 第69-70页 |
·试剂盒 | 第70页 |
·仪器设备 | 第70页 |
·试剂盒法提取质粒 DNA | 第70-71页 |
·PCR 反应及产物纯化 | 第71-74页 |
·目的片段连接 T 载体 | 第74页 |
·目的片段的酶切及纯化 | 第74-75页 |
·DNA 片段与目的载体的连接 | 第75页 |
·大肠杆菌的热击转化 | 第75-76页 |
·GlnG-P 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 第76-79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79-80页 |
·凝胶阻滞实验 | 第80-82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鉴定 EN-01 固氮条件下产生的有机酸 | 第82-83页 |
·结果 | 第83-99页 |
·通过融合 PCR 的方式实现 DH10B glnG 基因片段的定点突变 | 第83-87页 |
·磷酸化 DH10B GlnG(GlnG-P)克隆载体的构建 | 第87-89页 |
·磷酸化 DH10B GlnG(GlnG-P)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89-92页 |
·共表达蛋白 GlnG-P-Mxe-CBD 的诱导表达 | 第92-95页 |
·共表达蛋白 GlnG-P-Mxe-CBD 的纯化 | 第95-96页 |
·A1501 nifA 基因启动子区可能的 GlnG 结合位点分析 | 第96-97页 |
·凝胶阻滞实验探针的制备 | 第97页 |
·凝胶阻滞实验分析磷酸化 GlnG 蛋白与 nifA 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 | 第97-98页 |
·重组大肠杆菌 EN-01 固氮过程中产有机酸分析 | 第98-99页 |
·讨论 | 第99-102页 |
·凝胶阻滞实验分析磷酸化 GlnG 蛋白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区的结合 | 第99-100页 |
·EN-01 固氮过程中产有机酸与能量代谢之间的关系分析 | 第100-102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102-103页 |
参考文献 | 第103-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作者简历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