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研究--兼与“80后”比较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一、 绪论第13-37页
 (一) 选题目的第13-14页
 (二) 选题意义第14-15页
 (三) 研究综述第15-34页
  1、 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应激的研究第15-18页
  2、 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弹性的研究第18-24页
  3、 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适应状况的研究第24-29页
  4、 国内外学者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第29-34页
 (四) 主要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第34-36页
  1、 研究思路第34-35页
  2、 研究内容第35页
  3、 研究方法第35页
  4、 研究假设第35-36页
 (五)创新点第36页
  1、 选题角度新第36页
  2、 研究方法新第36页
 (六) 本章小结第36-37页
二、 “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调查第37-74页
 (一) 调研方法第37-41页
  1、 研究对象与抽样方式第37-38页
  2、 研究工具第38-41页
  3、 施测方法第41页
  4、 数据处理方法第41页
 (二) 研究结果第41-72页
  1、 “90 后”大学生心理应激现状第41-46页
  2、 “90 后”大学生心理弹性现状第46-52页
  3、 “90 后”大学生适应状况现状第52-59页
  4、 “9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第59-69页
  5、 “90 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弹性、适应状况、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第69-70页
  6、 “90 后”与“8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比较第70-72页
 (三) 本章小结第72-74页
三、 “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探析第74-94页
 (一)“90 后”大学生心理应激探析第74-76页
 (二)“90 后”大学生心理弹性探析第76-80页
 (三)“90 后”大学生适应状况探析第80-86页
 (四)“90 后”大学生心理健康探析第86-89页
 (五)“90 后”大学生心理应激、心理弹性、适应状况、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探析第89-90页
 (六)“90 后”与“8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比较探析第90-92页
 (七) 本调查研究的局限性第92-93页
 (八) 未来研究可以拓展的领域第93页
 (九) 本章小结第93-94页
四、 针对“90 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建议及对策第94-104页
 (一) 创新教育理念第94-97页
  1、 坚持以生为本第94-96页
  2、 正确引导价值观第96页
  3、 科学整合教育资源第96-97页
 (二) 丰富教育内容第97-99页
  1、 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第97页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第97-98页
  3、 开展富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第98页
  4、 拓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第98-99页
 (三) 拓宽教育途径第99-101页
  1、 建设一支优质的辅导员队伍第99-100页
  2、 运用新媒体技术形成网络育人第100页
  3、 完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第100-101页
 (四) 优化教育环境第101-103页
  1、 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第101-102页
  2、 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第102页
  3、 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第102-103页
 (五)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结论第104-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19页
附录 1第119-120页
附录 2第120-121页
附录 3第121-122页
附录 4第122-12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3-124页
致谢第124-125页
附件第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美国本科生工程伦理教育研究
下一篇:广东国家“211工程”高校校友捐赠基金会运作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