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1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IPv6 协议及其关键协议 Neighbor Discover 的分析研究 | 第14-30页 |
·IPv6 协议与 IPv4 协议的区别与联系 | 第14-15页 |
·Neighbor Discovery 协议分析与研究 | 第15-23页 |
·数据结构和算法 | 第16-17页 |
·地址解析 | 第17-20页 |
·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 | 第20-21页 |
·路由器发现 | 第21-22页 |
·重复地址检测(Duplicate Address Detection) | 第22-23页 |
·考试院网络环境下 Neighbor Discover 协议的应用 | 第23-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考试院网络信息系统 IPv4 向 IPv6 过渡的研究与实现 | 第30-42页 |
·IPv4 向 IPv6 过度方案分析与设计 | 第30-31页 |
·基于 IPv6 协议的考试院网络拓扑结构 | 第31-32页 |
·隧道技术在考试院网络 IPv4 向 IPv6 过渡系统中的研究与实现 | 第32-41页 |
·隧道技术的分类 | 第32页 |
·几种隧道技术的对比 | 第32-34页 |
·6to4 隧道的处理流程 | 第34页 |
·ISATAP 隧道 | 第34-36页 |
·隧道技术在考试院数据中心向 IPv6 过渡中的实现 | 第36-40页 |
·隧道技术在混合模型部署中的优缺点 | 第40页 |
·隧道技术实现的拓扑结构 | 第40-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基于 IPv6 协议的负载均衡技术研究与应用 | 第42-60页 |
·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技术研究及算法比较 | 第42-49页 |
·负载均衡技术 | 第42页 |
·集群负载均衡技术的分类 | 第42-43页 |
·负载均衡算法介绍 | 第43-47页 |
·其它负载均衡算法 | 第47-49页 |
·基于服务类型的 WEB 服务器集群负载均衡算法 | 第49-52页 |
·基于内容的 WEB 集群服务器负载均衡算法 | 第52-55页 |
·负载均衡算法在考试院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第55-59页 |
·负载均衡算法在现有网络系统中的应用 | 第55-58页 |
·省考试院网络系统向 IPv6 迁移负载均衡服务器的解决方案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5章 基于 IPv6 协议的省考试院网络信息系统的实现 | 第60-70页 |
·虚拟化系统及虚拟化系统的架构 | 第60-61页 |
·虚拟化系统 | 第60页 |
·虚拟化系统的架构 | 第60-61页 |
·基于 IPv6 协议的虚拟化系统的实现与测试分析 | 第61-63页 |
·虚拟化系统与负载均衡技术在省考试院网络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 第63-64页 |
·省考试院网络信息系统测试与实验运行结果分析 | 第64-69页 |
·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结构 | 第64-66页 |
·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测试方法和工具 | 第66页 |
·网上填报志愿系统测试过程 | 第66页 |
·网上填报志愿系统的性能测试及实验运行结果分析 | 第66-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0页 |
·工作展望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