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缩略词表 | 第1-9页 |
摘要 | 第9-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7页 |
1 本项目研究的背景 | 第13-16页 |
·再力花的应用及研究现状 | 第13页 |
·重金属 Zn 污染现状 | 第13-15页 |
·植物修复技术 | 第15-16页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6页 |
·植物体内 Zn 的含量与分布 | 第16-17页 |
·Zn 对植物的生理影响 | 第17-19页 |
·Zn 的营养功能 | 第17页 |
·重金属 Zn 对植株的伤害 | 第17-18页 |
·重金属对植物的伤害机制 | 第18-19页 |
(1)活性氧伤害 | 第18页 |
(2)伤害的分子机理 | 第18-19页 |
·植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植物修复种类 | 第19页 |
·超富集植物及其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植物对 Zn 吸收转运机制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植物对重金属 Zn 的活化机制 | 第21-22页 |
(2)植物对重金属 Zn 的吸收机制 | 第22页 |
(3)植物对重金属 Zn 的转运机制 | 第22-23页 |
·植物对重金属 Zn 解毒机制研究现状 | 第23-26页 |
(1)螯合与区隔化 | 第23-24页 |
(2)植物对 Zn 胁迫生理响应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3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再力花对 Zn 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 | 第27-53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7-34页 |
·供试材料与处理 | 第27-29页 |
·测定项目及试验方法 | 第29-34页 |
·外观形态指标 | 第29页 |
·光合色素(Chl)含量测定 | 第29页 |
·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测定 | 第29页 |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AsA、GSH 和 DHA 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MDA 含量测定 | 第31-32页 |
·脯氨酸(Pro)含量测定 | 第32页 |
·可溶性糖含量测定 | 第32-33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测定 | 第33-34页 |
·主要的试验仪器设备 | 第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4-49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植株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34-35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 | 第35-38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 第35-36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 第36-38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和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38-44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和根系抗氧化保护酶的影响 | 第38-40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和根系非酶抗氧化保护物质的影响 | 第40-44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和根系中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44-45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和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45-49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 Pro 含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 第46-47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47-49页 |
3 讨论 | 第49-53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光合系统的影响 | 第49-50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和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 第50-51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和根系中 MDA 含量的影响 | 第51页 |
·Zn 胁迫对再力花叶片和根系中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 | 第51-53页 |
第三章 Zn 在再力花体内富集性研究 | 第53-5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3-54页 |
·供试材料与处理 | 第53页 |
·植株体内 Zn 含量测定 | 第53-54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54页 |
·数据分析 | 第5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4-57页 |
·再力花体内不同部位 Zn 含量 | 第54-56页 |
·再力花对 Zn 的富集及转运特征 | 第56-57页 |
3 讨论 | 第57-59页 |
第四章 再力花对 Zn 胁迫的解毒机制研究 | 第59-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2页 |
·供试材料与处理 | 第59页 |
·试验方法 | 第59-61页 |
·根部亚细胞组分分离及测定 | 第59-60页 |
·根部 Zn 化学形态分析 | 第60-61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61-62页 |
·数据分析 | 第6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Zn 在再力花根中的亚细胞分布 | 第62-64页 |
·再力花根部 Zn 的化学形态 | 第64-66页 |
3 讨论 | 第66-6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9页 |
硕士学习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