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永定河生态护岸综合评价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8-9页 |
| ·生态河岸带的概念 | 第9-10页 |
| ·生态河岸带的定义 | 第9页 |
| ·生态河岸带的作用 | 第9-10页 |
| ·生态河岸带的类型 | 第10页 |
| ·生态护岸的定义及内涵 | 第10-11页 |
| ·生态护岸的定义 | 第10-11页 |
| ·生态护岸的内涵 | 第11页 |
| ·生态护岸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发展趋势 | 第12页 |
| ·生态护岸存在的问题 | 第12-14页 |
| 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 3 研究区概况 | 第16-18页 |
| ·流域概况 | 第16页 |
| ·气象 | 第16-17页 |
| ·地质 | 第17页 |
| ·年径流量 | 第17-18页 |
| 4 永定河生态护岸措施选取 | 第18-32页 |
| ·生态护岸型式 | 第18-23页 |
| ·植物护坡 | 第19-20页 |
| ·土工材料复合种植基护坡 | 第20-21页 |
| ·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 | 第21-22页 |
| ·植生基材喷射 | 第22页 |
| ·土壤生物工程护岸 | 第22-23页 |
| ·永定河生态护岸措施 | 第23-32页 |
| ·选取原则 | 第23-24页 |
| ·永定河生态护岸措施工法 | 第24-32页 |
| 5 永定河生态护岸评价方法 | 第32-43页 |
| ·生态河岸带综合评价的特点 | 第32页 |
| ·生态河岸带的影响因素 | 第32-33页 |
| ·自然因素 | 第32页 |
| ·人为因素 | 第32-33页 |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3-38页 |
| ·生态护岸的健康概念与特征 | 第33页 |
| ·评价指标的筛选原则 | 第33-34页 |
|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 | 第34-36页 |
| ·指标选取及调查方法 | 第36-38页 |
|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立 | 第38-40页 |
|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 | 第38页 |
| ·确定判断矩阵 | 第38页 |
| ·层次单排序 | 第38-39页 |
| ·层次总排序 | 第39页 |
| ·一致性检验 | 第39-40页 |
| ·评价标准的确立 | 第40-41页 |
| ·评价方法 | 第41-43页 |
| 6 永定河生态护岸评价 | 第43-52页 |
| ·示范工程监测及效果评价 | 第43-47页 |
| ·调查结果 | 第43-46页 |
| ·永定河生态护岸综合评价 | 第46-47页 |
| ·永定河各生态护岸措施总结 | 第47-52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52-54页 |
|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2页 |
| ·成果的创新性及实用性 | 第52页 |
| ·建议 | 第52-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 个人简介 | 第57-58页 |
| 导师简介 | 第58-59页 |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