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播送业务论文

电视文明视阈下的我国新闻报道战略转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目录第6-10页
引言第10-19页
 (一)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2页
  1.研究背景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我国关于电视文明与电视新闻的研究现状第12-17页
  1.美学视阈下的电视文明第12-14页
  2.电视新闻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三) 研究框架和方法第17-19页
  1.研究框架第17页
  2.研究方法第17-19页
一、 “电视文明”的研究渊源及概念界定第19-24页
 (一) 源头:传统审美与文明第19-20页
 (二) 架构:传媒艺术审美与电视文明第20-21页
 (三) 推演:电视文明的内涵及特性第21-24页
  1.“电视文明”的内涵第21页
  2.“电视文明”的特性第21-24页
二、 电视新闻媒介生态因素交互作用下的新闻报道现状第24-32页
 (一) “电视新闻媒介生态”概念的提出第24页
 (二) 影响电视新闻的媒介生态因素第24-27页
  1.政治因素第24-25页
  2.经济因素第25-26页
  3.文化因素第26-27页
  4.技术因素第27页
 (三) 我国电视新闻报道现状透析第27-32页
  1.“灿烂的感性”对受众的灌注第27-29页
  2.“日常生活审美化”泛化下的“浅表化”第29-30页
  3. 形态建构丰富下的内容空洞匮乏第30-32页
三、 电视文明视阈下的新闻报道战略转型机制第32-38页
 (一) 报道品格:公正电视新闻取代公司电视新闻第32-33页
 (二) 报道理念:实现满足公众需求的新闻人格化第33-35页
 (三) 报道语态:立足于平民视角,注重展现过程、细节的深度艺术第35-36页
 (四) 报道趋势:信息发布向信息服务功能的转变第36-38页
四、 实现“电视文明”视阈下新闻报道战略转型的必要性第38-42页
 (一) “电视文明”是新闻立台之本第38-39页
 (二) “电视文明”是回归新闻本质的力量之源第39-40页
 (三) “电视文明”是重构受众审美的引导之基第40-42页
结论第42-43页
参考文献第43-47页
附录第47-48页
后记第48-50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下一篇:《辽宁日报》大众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