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西第四纪喀斯特地貌与堆积型铝土矿分布规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0-21页 |
|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 第10-1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 ·项目依托 | 第11-12页 |
| ·铝土矿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 第12-15页 |
| ·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 ·铝土矿成因理论 | 第12页 |
| ·铝土矿分类 | 第12-13页 |
| ·铝土矿矿物组成 | 第13-14页 |
| ·铝土矿物质来源 | 第14页 |
| ·分形模型及其地质应用 | 第14-15页 |
| ·存在问题 | 第15页 |
| ·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 ·数据来源及工作量 | 第16-19页 |
|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 ·工作量 | 第17-19页 |
| ·论文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19-21页 |
| ·论文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论文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区域地质地形背景及成矿 | 第21-28页 |
| ·区域地质 | 第21-23页 |
| ·区域地层 | 第21-22页 |
| ·区域构造 | 第22页 |
| ·褶皱 | 第22页 |
| ·断裂 | 第22页 |
| ·区域岩浆岩 | 第22-23页 |
| ·喀斯特地貌特征 | 第23-24页 |
| ·成矿过程 | 第24-28页 |
| ·沉积型铝土矿成矿过程及其矿体地质 | 第24-25页 |
| ·第四纪成矿环境 | 第25页 |
| ·堆积型铝土矿成矿过程及其矿体地质 | 第25-27页 |
| ·堆积铝土矿矿石特征 | 第27-28页 |
| 第3章 不同矿区喀斯特地形 | 第28-37页 |
| ·不同矿区喀斯特地形 | 第28-30页 |
| ·典型矿体喀斯特地形 | 第30-33页 |
| ·典型矿体底板标高多重分形研究 | 第33-37页 |
| 第4章 矿体厚度分析 | 第37-51页 |
| ·不同矿区矿体厚度分析 | 第37-39页 |
| ·典型矿体厚度的多重分形研究 | 第39-43页 |
| ·矿体厚度与底板高程相关性分析 | 第43-51页 |
| 第5章 堆积铝土矿的矿石质量 | 第51-83页 |
| ·堆积铝土矿矿体结构 | 第51页 |
| ·典型矿区矿体属性的多重分形研究 | 第51-76页 |
| ·典型矿区井探单工程的元素垂向分布 | 第76-78页 |
| ·不同矿区铝土矿矿石质量研究 | 第78-81页 |
| ·典型矿区矿石质量控制规律的探索性研究 | 第81-83页 |
| 第6章 矿体属性主因子分析 | 第83-108页 |
| ·大道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83-84页 |
| ·东凌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84-86页 |
| ·都安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86-87页 |
| ·敬德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87-88页 |
| ·龙表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88-90页 |
| ·龙臻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90-91页 |
| ·禄栋东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91-93页 |
| ·渠洋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93-96页 |
| ·三合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96-99页 |
| ·新圩Ⅴ-Ⅵ号矿体群主因子分析 | 第99-103页 |
| ·新圩南矿区主因子分析 | 第103-108页 |
| 第7章 结论 | 第108-109页 |
| 致谢 | 第109-11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 附录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