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交换系统协议的设计与实现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 ·技术介绍 | 第9-13页 |
| ·频分复用技术 | 第10页 |
| ·公共信道信令系统 | 第10-11页 |
| ·DSP及数字信号处理技术 | 第11-12页 |
| ·ARM微处理器 | 第12页 |
| ·μC/OS-Ⅱ操作系统 | 第12-13页 |
| ·论文安排 | 第13-15页 |
| 第二章 分布式交换系统结构的分析 | 第15-23页 |
| ·系统网络拓扑结构 | 第15-19页 |
| ·常用网络拓扑结构的介绍 | 第15-18页 |
| ·分布式交换系统网络拓扑结构的选择 | 第18-19页 |
| ·系统分层 | 第19-21页 |
| ·OSI的分层结构 | 第19页 |
| ·分布式交换系统结构的设计 | 第19-21页 |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分布式交换系统协议的设计 | 第23-39页 |
| ·依据3G-ALE协议的设计 | 第23-26页 |
| ·3G-ALE的特点 | 第23-25页 |
| ·依据3G-ALE协议的设计 | 第25-26页 |
| ·依据公共信道信令的设计 | 第26-30页 |
| ·公共信道信令 | 第26-28页 |
| ·公共信道信令的特点与优点 | 第28-29页 |
| ·依据公共信道信令的设计 | 第29-30页 |
| ·分布式交换系统协议的设计 | 第30-37页 |
| ·通信信令的设计 | 第30-31页 |
| ·组内通信协议的设计 | 第31-33页 |
| ·组间通信协议的设计 | 第33-35页 |
| ·有线与无线用户通信协议的设计 | 第35-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 第四章 分布式交换系统软硬件平台的设计 | 第39-45页 |
| ·系统硬件平台的设计 | 第39-41页 |
| ·系统软件平台的选择 | 第41-44页 |
| ·操作系统选择 | 第41-42页 |
| ·程序开发语言的选择 | 第42页 |
| ·显示界面系统的选择 | 第42-44页 |
| ·系统整体平台 | 第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分布式交换系统的实现 | 第45-73页 |
| ·分布式交换系统物理层的研究与实现 | 第45-53页 |
| ·信道的管理 | 第45-47页 |
| ·信号的检测 | 第47-53页 |
| ·分布式交换系统接口管理控制协议的设计 | 第53-59页 |
| ·ARM发送消息信令 | 第54-56页 |
| ·ARM接收消息信令 | 第56-58页 |
| ·接口回复消息 | 第58-59页 |
| ·分布式交换系统界面的设计 | 第59-62页 |
| ·系统主界面的设计 | 第59-60页 |
| ·系统子界面的设计 | 第60-62页 |
| ·分布式交换系统程序设计与实现 | 第62-69页 |
| ·系统初始化的设计流程 | 第62-64页 |
| ·链路建立的设计流程 | 第64-66页 |
| ·程序开发流程 | 第66-69页 |
| ·分布式交换系统实现结果的演示 | 第69-72页 |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致谢 | 第77-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或已录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