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斜拉桥抗震动力分析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2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5页 |
·斜拉桥的发展 | 第15-18页 |
·世界斜拉桥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5-17页 |
·中国斜拉桥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 第17-18页 |
·桥梁抗震研究现状 | 第18-21页 |
·桥梁震害 | 第18-19页 |
·大跨度斜拉桥抗震研究现状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大跨度斜拉桥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22-36页 |
·桥梁抗震设计方法 | 第22-30页 |
·静力理论 | 第22-23页 |
·反应谱法 | 第23-27页 |
·时程分析法 | 第27-30页 |
·随机振动理论简介 | 第30页 |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理论 | 第30-33页 |
·分析理论 | 第30-32页 |
·分析模型 | 第32-33页 |
·地震动输入理论 | 第33-35页 |
·一致激励 | 第33-34页 |
·行波效应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斜拉桥动力特性 | 第36-54页 |
·ANSYS简介及在桥梁计算方面的运用 | 第36-37页 |
·工程算例 | 第37-40页 |
·概况 | 第37-39页 |
·桥梁技术指标 | 第39-40页 |
·建设条件 | 第40页 |
·桥梁建模 | 第40-46页 |
·主梁的模拟 | 第40-41页 |
·桥墩与桥塔的模拟 | 第41-43页 |
·斜拉索的模拟 | 第43-44页 |
·预应力的模拟 | 第44页 |
·基础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44-45页 |
·全桥模型建立 | 第45-46页 |
·斜拉桥动力特性 | 第46-53页 |
·斜拉桥振动周期(固有) | 第46-47页 |
·斜拉桥振动振型图(前十阶) | 第47-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频遇(E1)地震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 | 第54-72页 |
·反应谱及地震波的选择 | 第54-57页 |
·设防标准 | 第54页 |
·反应谱的选取 | 第54-55页 |
·荷载组合方式 | 第55-56页 |
·时程分析地震波的选取 | 第56-57页 |
·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反应分析 | 第57-67页 |
·纵向+竖向地震作用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横向+竖向地震作用结果与分析 | 第62-67页 |
·行波效应地震响应分析 | 第67-70页 |
·行波效应的处理方法 | 第67-68页 |
·纵向+竖向地震作用结果与分析 | 第68-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罕遇(E2)地震斜拉桥地震时程分析 | 第72-81页 |
·地震波的选择与输入 | 第72页 |
·非线性的主要范围 | 第72-75页 |
·几何非线性 | 第72-73页 |
·材料非线性 | 第73-74页 |
·接触非线性 | 第74-75页 |
·非线性时程分析 | 第75-80页 |
·三向地震作用结果与分析 | 第75-80页 |
·结构抗震性能分析评价 | 第80页 |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1-83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8页 |
作者简介 | 第88页 |
发表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