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无线电中继通信、微波通信论文

无线局域网络随机信道接入控制机制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5页
   ·引言第17-18页
   ·无线局域网络MAC 研究的意义和主要目标第18-20页
   ·无线局域网络发展中几种重要的MAC 机制第20-22页
   ·无线局域网络IEEE 802.11 标准MAC 机制第22-26页
     ·IEEE 802.11 DCF 机制第23-25页
     ·IEEE 802.11 EDCA 机制第25-26页
   ·无线局域网络MAC 相关研究发展概况及现状第26-40页
     ·IEEE 802.11 协议模型研究第26-32页
     ·信道竞争接入协调机制研究第32-37页
     ·IEEE 802.11 多速率自适应机制研究第37-39页
     ·动态频谱接入技术研究第39-40页
   ·本论文主要工作及组织安排第40-45页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创新性第40-43页
     ·论文组织结构安排第43-45页
第二章 IEEE 802.11 DCF 自适应优化算法第45-64页
   ·引言第45-46页
   ·研究背景与动机第46-48页
   ·CSB 优化算法的提出第48-56页
     ·DCF 退避算法近似优化条件第48-51页
     ·CSB 算法自适应优化调整思想第51-54页
     ·CSB 算法描述第54-56页
   ·CSB 算法数学模型第56-58页
   ·CSB 算法性能分析第58-63页
     ·仿真场景设置第59-60页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第60-63页
   ·小结第63-64页
第三章 IEEE 802.11 EDCA 协议性能研究第64-91页
   ·引言第64-65页
   ·相关问题第65-68页
     ·IEEE 802.11 DCF & EDCA 退避机制比较区别第65-66页
     ·IEEE 802.11 EDCA 相关研究第66-68页
   ·IEEE 802.11 EDCA 协议模型第68-76页
     ·EDCA 退避过程Markov 链模型第68-71页
     ·Markov 链状态转移关系第71-72页
     ·系统方程及稳态概率第72-75页
     ·Markov 链状态转移概率第75-76页
   ·系统性能分析第76-82页
     ·饱和系统性能分析第76-79页
     ·非饱和系统性能分析第79-82页
   ·数值分析与仿真第82-84页
   ·TXOP 突发传输机制第84-90页
     ·饱和系统TXOP 性能分析第84-85页
     ·非饱和系统TXOP 性能分析第85-87页
     ·D-TXOP 接纳控制算法第87-89页
     ·D-TXOP 算法性能评估第89-90页
   ·小结第90-91页
第四章 支持 QoS 区分服务 MAC 的自适应优化算法第91-127页
   ·引言第91-92页
   ·研究背景与动机第92-94页
   ·p-persistent IEEE 802.11 模型及其支持 QoS区分的扩展与优化问题第94-96页
   ·QATC 自适应优化算法第96-109页
     ·多优先级网络近似优化条件第96-97页
     ·多优先级网络近似优化条件扩展应用证明第97-102页
     ·QATC 算法自适应优化调整思想第102-105页
     ·QATC 算法描述第105-108页
     ·QATC 算法扩展应用第108-109页
   ·QATC 算法性能分析第109-114页
     ·仿真场景设置第110-111页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第111-114页
   ·支持AIFS 区分接入的EA-QATC 扩展算法第114-122页
     ·AIFS 机制下不同竞争区间的区别信道接入控制第114-115页
     ·EA-QATC 算法自适应优化调整思想第115-119页
     ·EA-QATC 算法描述第119-122页
   ·EA-QATC 算法性能分析第122-125页
     ·仿真场景设置第122-123页
     ·仿真结果及其分析第123-125页
   ·小结第125-127页
第五章 多速率自适应IEEE 802.11 网络性能分析第127-146页
   ·引言第127-128页
   ·相关工作第128-129页
   ·系统模型与分析第129-137页
     ·ARF 算法Markov 链模型第129-130页
     ·Markov 链状态转移概率第130-132页
     ·随机概率RTS/CTS 传输模式选择分析第132-135页
     ·基于状态区分的RTS/CTS 传输模式选择分析第135-137页
   ·系统性能分析第137-141页
     ·系统吞吐量表示第137-138页
     ·时隙时间计算第138-141页
   ·模型数值分析与仿真验证第141-145页
   ·小结第145-146页
第六章 动态频谱接入无线传输性能分析第146-160页
   ·引言第146-147页
   ·系统模型第147-148页
   ·次用户对主用户传输的影响第148-150页
     ·次用户业务到达为泊松过程第149页
     ·次用户总是有业务等待传输第149-150页
   ·次用户链路传输性能第150-156页
     ·策略a 下次用户传输性能分析第150-152页
     ·策略a 下次用户传输优化第152-154页
     ·策略b 下次用户传输性能分析第154-155页
     ·策略a 和b 下传输性能比较第155-156页
   ·多信道下次用户传输性能分析第156-159页
   ·小结第159-160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60-165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160-162页
   ·未来研究展望第162-165页
致谢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83页
攻读博士期间论文发表、科研项目参与以及获奖情况第183-185页

论文共1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非循环特性的阵列信号处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多跳无线网络容量与资源优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