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部分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概述 | 第13-20页 |
一、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历史发展及概念 | 第13-16页 |
二、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哲学分析 | 第16-20页 |
(一) 传统合理使用制度的法哲学分析 | 第16-17页 |
(二) 计算机软件的发展与合理使用的法哲学分析 | 第17-20页 |
第二部分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法律分析 | 第20-34页 |
一、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法律属性 | 第20-26页 |
(一)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法律属性 | 第20-21页 |
(二)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实施方式 | 第21-25页 |
(三)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范围 | 第25-26页 |
二、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 第26-31页 |
(一) 国际标准——"三步检验法" | 第26-27页 |
(二) 美国标准——"四个检验标准" | 第27-30页 |
(三) 美国的司法实践 | 第30-31页 |
三、对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限制 | 第31-34页 |
(一) 对合理复制著作权作品的限制 | 第32-33页 |
(二) 其他方面的限制 | 第33-34页 |
第三部分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新课题 | 第34-43页 |
一、反向工程与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合理使用 | 第34-36页 |
(一) 反向工程的概念及功用 | 第34-35页 |
(二) 国际立法关于反向工程合理使用的规定 | 第35-36页 |
(三) 我国有关规定的不足 | 第36页 |
二、技术保护措施与计算机软件作品的合理使用 | 第36-40页 |
(一) 技术保护措施概述 | 第37-38页 |
(二) 技术保护措施与合理使用的冲突 | 第38-39页 |
(三) 技术保护措施的立法保护 | 第39-40页 |
三、最终用户与计算机软件的合理使用 | 第40-43页 |
(一) 最终用户的概念 | 第40页 |
(二) 我国有关最终用户合理使用的规定 | 第40-41页 |
(三) 国际上软件立法的保护水平 | 第41-43页 |
第四部分 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及其完善 | 第43-49页 |
一、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 第43-45页 |
二、我国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一)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问题 | 第45-47页 |
(二) 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范围过窄 | 第47-48页 |
(三) 对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的新课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 第48页 |
三、我国计算机软件作品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48-49页 |
结语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