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病害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英文缩略词第9-10页
文献综述第10-15页
 1 水稻胡麻叶斑病的分布与危害第10页
 2 症状第10页
 3 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第10-12页
   ·形态特征研究第10-11页
   ·分子鉴定研究第11-12页
     ·ITS 序列分析第11-12页
     ·18S rDNA 序列分析第12页
 4 侵染循环的研究第12-13页
 5 防治方法的研究第13-14页
 6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页
 7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引言第15-16页
材料与方法第16-24页
 1 实验材料第16-17页
   ·菌株来源及水稻品种第16页
   ·培养基第16-17页
 2 仪器和试剂第17-18页
   ·实验仪器第17-18页
   ·试剂及药品第18页
 3 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第18-21页
   ·菌株的分离第18页
   ·回接验证第18页
   ·分离菌株的形态学鉴定第18-19页
   ·分子鉴定第19-21页
     ·真菌 DNA 的提取第19页
     ·PCR 扩增第19-20页
     ·目的片段的纯化回收第20页
     ·目的片段的克隆第20页
     ·质粒 DNA 提取第20-21页
     ·测序第21页
     ·同源比对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21页
 4 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1-24页
   ·外界条件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1-22页
     ·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1页
     ·光照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1-22页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2页
     ·菌丝致死温度测定第22页
     ·pH 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22页
     ·碳源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2页
     ·氮源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特征的影响第22页
   ·外界条件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2-23页
     ·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2-23页
     ·温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3页
     ·pH 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3页
     ·碳源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3页
     ·氮源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3页
   ·统计分析第23-24页
结果与分析第24-38页
 1 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第24-28页
   ·水稻胡麻叶斑病危害特征及病原菌分离第24页
   ·回接验证第24页
   ·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形态鉴定第24-25页
   ·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分子鉴定第25-28页
     ·PCR 扩增和序列分析第25-27页
     ·18S rDNA 和 ITS 核酸序列同源比对及聚类分析第27-28页
 2 水稻胡麻叶斑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8-38页
   ·外界条件对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第28-35页
     ·培养基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的影响第28-30页
     ·光照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的影响第30-31页
     ·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1页
     ·菌丝致死温度第31-32页
     ·pH 对菌丝生长的影响第32页
     ·碳源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的影响第32-34页
     ·氮源对菌丝生长及菌落形态的影响第34-35页
   ·外界条件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5-38页
     ·光照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5页
     ·温度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5-36页
     ·pH 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6页
     ·碳源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6-37页
     ·氮源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37-38页
讨论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附录第43-45页
致谢第45-46页
作者简历第46页
发表论文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猕猴桃主产区溃疡病病原菌鉴定及其致病力检测
下一篇:基于cDNA-AFLP筛选茶树被茶尺蠖取食诱导的相关差异基因及SAMT的克隆与表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