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人格教育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论第10-14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页
 (二) 国外和国内研究现状第10-13页
  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三) 研究思路和创新之处第13-14页
一、人格及人格教育的界定第14-20页
 (一) 多学科视域下人格的界定第14-17页
  1. 人格的心理学界定第14-15页
  2. 人格的伦理学界定第15-16页
  3. 人格的哲学界定第16页
  4. 人格的法学界定第16-17页
  5. 人格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界定第17页
 (二) 人格教育的含义及其意义第17-20页
  1. 人格教育的含义第17-18页
  2. 人格教育的意义第18-20页
二、当代大学生人格现状分析第20-28页
 (一) 大学生人格的基本特征第20-22页
  1. 过渡性第20-21页
  2. 发展性第21页
  3. 探索性第21页
  4. 务实性第21-22页
 (二) 当代大学生人格缺陷表现第22-24页
  1. 理想信念迷失第22-23页
  2. 德智发展失衡第23页
  3. 抗挫折能力弱第23-24页
  4. 人际交往稚嫩第24页
 (三) 大学生人格缺陷的原因分析第24-28页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第24-25页
  2. 家庭教育的影响第25页
  3. 学校人格教育的缺失第25-26页
  4. 互联网的负面效应第26-27页
  5. 自我修养的忽视第27-28页
三、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的建构第28-35页
 (一) 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第28-31页
  1. 我国学者对理想人格目标的构建第28-29页
  2. 西方学者对理想人格目标的构建第29-30页
  3. 大学生人格教育的目标体系的建构第30-31页
 (二) 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内容第31-35页
  1. 政治人格教育第31-32页
  2. 心理人格教育第32-33页
  3. 道德人格教育第33页
  4. 审美人格教育第33-34页
  5. 主体性人格教育第34-35页
四、当代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第35-41页
 (一) 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原则第35-36页
  1. 以人为本原则第35页
  2. 主体性原则第35-36页
  3. 社会化与个性化相协调的原则第36页
  4. 知行统一的原则第36页
 (二) 大学生人格教育的途径第36-38页
  1. 课堂教学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主阵地第37页
  2. 校园文化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载体第37页
  3. 实践教育活动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重要环节第37-38页
  4. 心理健康教育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性工程第38页
 (三) 大学生人格教育的方法第38-41页
  1. 启发式教育方法第39页
  2. 榜样示范法第39页
  3. 角色扮演法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电影为载体探索大学生生命教育
下一篇:我国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