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4-16页 |
·论文研究方法 | 第16页 |
·论文创新与不足 | 第16-18页 |
·论文创新 | 第16-17页 |
·论文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解读与认识:生活世界观照下的劳动教育 | 第18-27页 |
·生活世界的理论意蕴 | 第18-21页 |
·哲学中的生活世界话语 | 第18-20页 |
·思想政治教育学中的生活世界话语 | 第20-21页 |
·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阐述 | 第21-25页 |
·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依据 | 第21-23页 |
·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涵义 | 第23-25页 |
·劳动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契合 | 第25-27页 |
第3章 疏离与成因:劳动教育远离生活世界 | 第27-35页 |
·劳动教育与生活世界相疏离的主要表现 | 第27-30页 |
·思想上弱化和忽视劳动教育 | 第27-29页 |
·实践上现有劳动教育缺乏时代性 | 第29-30页 |
·劳动教育与生活世界相疏离的成因 | 第30-35页 |
·社会原因:传统观念中存在轻视劳动的思想 | 第30页 |
·学校原因:劳动教育缺乏足够的领导和管理 | 第30-32页 |
·家庭原因:“四过现象”、“教育真空现象” | 第32-33页 |
·大学生自身原因:大学生对劳动缺乏正确的认识 | 第33-35页 |
第4章 实践与探索:劳动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路径 | 第35-47页 |
·高校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 | 第35-42页 |
·树立劳动教育目标: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 第35-36页 |
·加强劳动教育管理:更具整体性、全程性、实践性 | 第36-37页 |
·优化劳动教育内容:生活为基点、生命为核心、校园文化为主线 | 第37-40页 |
·转换劳动教育方式:从做中学,为生活做准备 | 第40-41页 |
·拓宽劳动教育途径:与生活接轨 | 第41-42页 |
·营造劳动教育良好的社会环境 | 第42-45页 |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切实加强劳动教育厉行的力度 | 第42-43页 |
·发挥大众媒体的引导作用 | 第43-44页 |
·家庭在劳动教育中不能缺位 | 第44-45页 |
·大学生要立足生活,积极参加劳动实践活动 | 第45-47页 |
·树立对劳动的正确认识 | 第45-46页 |
·加强自身劳动能力的锻炼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 | 第52-5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58-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