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12页 |
摘要 | 第12-16页 |
Abstract | 第16-2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0-47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 | 第20-21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环境的生态风险 | 第21-22页 |
·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技术 | 第22-25页 |
·农艺化学措施调控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 第25-27页 |
·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 第27-38页 |
·促植物生长细菌 | 第28-29页 |
·促植物生长细菌对植物生长和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29-36页 |
·细菌在促进植物生长和缓解重金属毒害方面的作用 | 第30-32页 |
·细菌在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方面的作用 | 第32-36页 |
·真菌对植物生长和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36-38页 |
·真菌在促进植物生长和缓解重金属毒害方面的研究 | 第36-37页 |
·真菌在强化植物提取重金属方面的作用 | 第37-38页 |
·微生物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机理 | 第38-45页 |
·微生物分泌的铁载体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 第38-40页 |
·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 第40-41页 |
·微生物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 第41-42页 |
·微生物产生的聚合物和糖蛋白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 第42页 |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氧化和还原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 第42-43页 |
·微生物吸附在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 第43-45页 |
·本项目研究背景和目的 | 第45-47页 |
第二章 东南景天内生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多样性分析 | 第47-79页 |
·引言 | 第47-49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9-52页 |
·植物和土壤 | 第49页 |
·分离细菌培养基 | 第49-50页 |
·从根际土壤中分离细菌 | 第50页 |
·从东南景天植株内分离细菌 | 第50页 |
·细菌的纯化与保存 | 第50页 |
·细菌重金属耐受性检测 | 第50-51页 |
·细菌产生IAA的检测 | 第51页 |
·细菌产生嗜铁素的检测 | 第51页 |
·细菌溶解磷酸钙的检测 | 第51页 |
·细菌消耗ACC和细菌ACC脱氨酶活性的检测 | 第51页 |
·细菌16S rRNA基因(16S rDNA)和ACC脱氨酶结构基因(acdS)的扩增和测序 | 第51-52页 |
·系统发育分析 | 第52页 |
·结果 | 第52-75页 |
·细菌的遗传多样性 | 第53-66页 |
·有ACC脱氨酶结构基因(acdS)及ACC脱氨酶活性的细菌 | 第66页 |
·细菌对Zn、Cd和Pb的耐受性 | 第66-68页 |
·细菌产生IAA、嗜铁素和溶解磷的能力 | 第68-75页 |
·讨论 | 第75-79页 |
第三章 特异内生细菌定殖模式及其对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调控作用 | 第79-97页 |
·引言 | 第79-8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80-85页 |
·植物材料 | 第80页 |
·内生细菌 | 第80-81页 |
·分泌纤维素和果胶酶活性的测定 | 第81-82页 |
·抗生素抗性检测 | 第82页 |
·烟草叶片的致病性检测 | 第82页 |
·三亲接合法标记内生细菌 | 第82-83页 |
·细菌接种和重金属试验设计 | 第83页 |
·植物收获和样品重金属分析 | 第83-84页 |
·从东南景天根部和地上部重新分离接种的内生细菌 | 第84页 |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内生细菌在东南景天根部的定殖 | 第84-85页 |
·数据处理 | 第85页 |
·结果 | 第85-94页 |
·gfp标记内生细菌 | 第85-86页 |
·接种的内生细菌在东南景天根际及体内定殖的数量 | 第86页 |
·内生细菌在东南景天根部的定殖模式 | 第86-90页 |
·接种内生细菌对植物生长的促进效果 | 第90页 |
·接种内生细菌对东南景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90-94页 |
·讨论 | 第94-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第四章 内生细菌强化东南景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 第97-108页 |
·引言 | 第97-9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98-100页 |
·土壤 | 第98页 |
·内生细菌 | 第98页 |
·植物材料和预培养 | 第98-99页 |
·土培实验 | 第99-100页 |
·植物收获和样品分析 | 第100页 |
·结果 | 第100-105页 |
·接种内生细菌对东南景天长势及生物量的影响 | 第100-101页 |
·接种内生细菌对东南景天提取重金属的影响 | 第101-105页 |
·讨论 | 第105-107页 |
·结论 | 第107-108页 |
第五章 特异真菌强化东南景天吸收积累重金属的作用 | 第108-129页 |
·引言 | 第108-10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09-113页 |
·真菌形态观察 | 第109页 |
·真菌的分子鉴定 | 第109页 |
·真菌重金属耐受性检测 | 第109-110页 |
·真菌致病性检测 | 第110页 |
·植物预培养 | 第110-111页 |
·水培试验处理设计 | 第111页 |
·土培试验 | 第111-112页 |
·根系形态分析 | 第112页 |
·叶绿素含量测定 | 第112页 |
·植物收获和样品元素分析 | 第112页 |
·植物对重金属的转运系数、富集系数及植物修复效率 | 第112-113页 |
·数据处理 | 第11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3-126页 |
·非致病尖孢镰刀菌的鉴定及其特性分析 | 第113-114页 |
·水培条件下SaCS12对东南景天生物量及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SaCS12对东南景天叶绿素、氮和镁含量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水培条件下非致病尖孢镰刀菌对东南景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117-118页 |
·接种尖孢镰刀菌及种植东南景天对重金属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土培实验中SaCS12对东南景天生物量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土培实验中接种SaCS12对东南景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122-126页 |
·讨论 | 第126-128页 |
·结论 | 第128-129页 |
第六章 内生真菌印度梨形孢(Piriformospora indica)对东南景天生长与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129-158页 |
·引言 | 第129-13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30-134页 |
·印度梨形孢重金属耐受性检测 | 第130-131页 |
·印度梨形孢菌剂的制备 | 第131页 |
·植物材料 | 第131页 |
·植物培养及处理设计 | 第131-132页 |
·植物样品染色及显微观察 | 第132-133页 |
·植物收获和元素分析 | 第133页 |
·根系形态分析 | 第133页 |
·数据处理 | 第133-13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34-153页 |
·纯培养条件下印度梨形孢对重金属的耐受性检测 | 第134页 |
·印度梨形孢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生物量的影响 | 第134-138页 |
·印度梨形孢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根系形态的影响 | 第138-142页 |
·印度梨形孢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氮和磷吸收的影响 | 第142-147页 |
·印度梨形孢对两种生态型东南景天吸收重金属的影响 | 第147-153页 |
·讨论 | 第153-156页 |
·结论 | 第156-158页 |
第七章 创新点与研究展望 | 第158-16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158-159页 |
·研究展望 | 第159-160页 |
参考文献 | 第160-189页 |
博士在读期间发表或接受的论文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