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空间布局及规划研究--以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为例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国际金融产业的发展变革 | 第10页 |
| ·新时期产业空间发展变化 | 第10-11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 第13-15页 |
| ·园区选址方面 | 第13-14页 |
| ·园区规划方面 | 第14-15页 |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5-19页 |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选址 | 第19-33页 |
| ·园区选址的基础理论 | 第19-21页 |
| ·工业区位论 | 第19页 |
| ·市场区位论 | 第19-20页 |
| ·竞租理论 | 第20页 |
| ·空间选择性扩散理论 | 第20-21页 |
| ·金融后台业务的空间需求 | 第21-22页 |
|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选址影响因素 | 第22-26页 |
| ·土地成本 | 第22页 |
| ·基础设施 | 第22-23页 |
| ·风险防范 | 第23-24页 |
| ·人力资源 | 第24-25页 |
| ·生活服务 | 第25页 |
| ·其他因素 | 第25-26页 |
|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选址案例分析 | 第26-30页 |
| ·深圳金融产业服务基地 | 第26-28页 |
| ·武汉光谷金融港 | 第28-30页 |
|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选址建议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三章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空间结构 | 第33-41页 |
| ·园区的发展模式 | 第33页 |
| ·园区的功能组成 | 第33-34页 |
| ·园区的结构模式 | 第34-36页 |
| ·园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 第34-36页 |
| ·园区结构的基本模式 | 第36页 |
|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案例分析 | 第36-40页 |
| ·上海金融信息服务基地 | 第37页 |
| ·深圳金融产业服务基地 | 第37-38页 |
| ·通州金融服务园区 | 第38页 |
| ·金盏金融后台服务园区 | 第38-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规划 | 第41-53页 |
| ·功能布局基础理论 | 第41-42页 |
| ·“功能分区”理论 | 第41页 |
| ·“功能混合”理论 | 第41-42页 |
| ·园区主要功能用地的规划 | 第42-46页 |
| ·产业用地的规划 | 第42-43页 |
| ·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 | 第43-44页 |
| ·文化娱乐用地的规划 | 第44页 |
| ·科研用地的规划 | 第44-45页 |
| ·居住用地的规划 | 第45页 |
| ·其他用地的规划 | 第45-46页 |
| ·园区道路交通系统的规划 | 第46-49页 |
| ·园区的道路交通特征 | 第46页 |
| ·园区的道路系统规划 | 第46-48页 |
| ·园区的对外交通规划 | 第48-49页 |
| ·园区市政工程系统的规划 | 第49-50页 |
| ·园区的市政设施要求 | 第49页 |
| ·园区的市政设施规划 | 第49-50页 |
| ·园区景观绿地系统的规划 | 第50-52页 |
| ·园区的景观绿地特征 | 第50-51页 |
| ·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 | 第51-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五章 京津金融后台服务外包园区案例分析 | 第53-63页 |
| ·京津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发展背景和契机 | 第53-54页 |
| ·“北方经济中心”的新定位 | 第53页 |
| ·天津金融业发展初具规模 | 第53-54页 |
| ·多项优势促进金融中心建立 | 第54页 |
| ·建设京津金融后台服务园区的意义和必要性 | 第54-55页 |
| ·建设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54页 |
| ·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结构的调整 | 第54-55页 |
| ·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的选址分析 | 第55-57页 |
| ·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的空间结构分析 | 第57-59页 |
| ·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的规划分析 | 第59-61页 |
| ·京津金融服务外包园区的发展建议 | 第61-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结语 | 第63-66页 |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3-65页 |
| 存在的不足和研究展望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69-70页 |
| 附录 | 第70-73页 |
| 图表说明 | 第70-73页 |
| 致谢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