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基于单分子光谱技术的功能纳米材料成像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19页
   ·单分子分析技术简介第12-13页
   ·功能纳米材料的成像研究意义第13页
   ·重要的光学成像元件以及几种关键的光学成像技术第13-17页
   ·本研究论文的构想第17-19页
第2章 基于微分干涉显微技术的金纳米颗粒气/液界面自组装动力学研究第19-33页
   ·前言第19-20页
   ·实验部分第20-22页
     ·试剂第20页
     ·金纳米颗粒的合成第20页
     ·气/液界面自组装成像样品池的构建第20-21页
     ·仪器第21页
     ·金纳米颗粒团簇的分维分析第21页
     ·金纳米颗粒的热运动模拟第21-22页
   ·结果和讨论第22-32页
     ·金纳米颗粒的形貌表征以及DIC成像第22-24页
     ·挥发诱导的自组装动力学过程实时观察第24-27页
     ·纳米颗粒在表面的运动行为分析第27-29页
     ·自组装机理的推测第29-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高通量光谱成像技术对银原子团簇单分子光谱的研究第33-44页
   ·前言第33-34页
   ·实验部分第34-36页
     ·试剂第34页
     ·银纳米颗粒基底的合成第34页
     ·流通池的构建第34-35页
     ·成像仪器第35-36页
     ·扫描电子显微表征以及X射线能谱表征第36页
   ·结果和讨论第36-42页
     ·银纳米颗粒基底的形貌表征以及银原子团簇荧光检测第36-37页
     ·银原子团簇的光谱测量第37-39页
     ·激光诱导的银原子团簇的化学组成第39-40页
     ·静态和动态的光谱行为第40-42页
     ·单个银原子团簇的荧光增强第42页
   ·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量子点与淀粉样多肽相互作用的荧光成像研究第44-55页
   ·前言第44-45页
   ·实验部分第45-47页
     ·试剂第45页
     ·量子点的制备第45页
     ·β-淀粉样多肽样品的准备第45页
     ·β-淀粉样多肽的自组装生长第45-46页
     ·荧光成像实验仪器的搭建以及其它表征设备第46-47页
   ·结果和讨论第47-54页
     ·量子点的表征第47页
     ·β-淀粉样多肽的自组装团聚生长过程荧光表征第47-50页
     ·淀粉样多肽自组装过程的人工调控第50-51页
     ·有生长核存在下的多肽自组装调控第51-53页
     ·量子点浓度对多肽自组装调控的影响第53-54页
   ·小结第54-55页
第5章 光谱均匀功能金属纳米颗粒的合成及其在单分子检测中的应用第55-66页
   ·前言第55-56页
   ·实验部分第56-58页
     ·试剂和仪器第56页
     ·金纳米颗粒的制备第56-57页
     ·金纳米颗粒的DNA的修饰第57页
     ·DNA链的杂交第57页
     ·数据处理第57-58页
   ·结果与讨论第58-65页
     ·基于等离子体纳米颗粒的单分子检测原理第58-61页
     ·光谱均—的等离子体纳米探针的合成第61-63页
     ·杂交过程的实时观察第63-64页
     ·单分子水平的检测以及多目标物的同时检测第64-65页
   ·小结第65-66页
第6章 普通暗场成像对各向异性金属纳米颗粒空间三维角度的测定第66-78页
   ·前言第66-67页
   ·实验部分第67-68页
     ·试剂第67页
     ·仪器设备第67-68页
   ·结果和讨论第68-76页
     ·金纳米棒的偶极子简化模型第68-69页
     ·脱焦距离对金纳米棒脱焦暗场散射图像的影响第69-71页
     ·镜头数值孔径对金纳米棒脱焦暗场散射图像的影响第71-72页
     ·金纳米棒长径比对脱焦暗场散射图像的影响第72-73页
     ·金纳米棒三维角度的测定第73-76页
   ·小结第76-78页
第7章 平面波散射成像对各向异性金属纳米颗粒空间三维角度的测定第78-91页
   ·前言第78-79页
   ·实验部分第79-81页
     ·试剂第79页
     ·金纳米棒的制备及修饰第79-80页
     ·细胞的培养第80页
     ·仪器的搭建第80-81页
   ·结果和讨论第81-90页
     ·金纳米棒长轴和短轴光散射强度的测定第81-83页
     ·检测原理第83-85页
     ·溶液中金纳米棒的旋转行为第85-88页
     ·肌动蛋白在微管上行走时的构型变化第88-90页
   ·小结第90-91页
结论第91-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7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07-109页
致谢第109页

论文共1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喷射沉积SiCp/Al-Si复合材料的疲劳行为研究
下一篇:离子液体微乳液中纳米材料的合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