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及评析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评析 | 第12页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可能的研究创新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日农产品贸易的理论基础——资源禀赋理论 | 第14-17页 |
·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 | 第14-15页 |
·中日农产品贸易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 | 第15-17页 |
·中日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 第15页 |
·中日农产品贸易具有很强的地理区位优势 | 第15页 |
·中日两国消费者有相似的消费偏好 | 第15-17页 |
第三章 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及摩擦表现 | 第17-25页 |
·中日农产品贸易现状 | 第17-20页 |
·中国农产品对日本的出口情况 | 第17-19页 |
·日本农产品对中国的出口情况 | 第19-20页 |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主要表现 | 第20-23页 |
·日本利用 WTO《农业协议》保障措施对我输日农产品实施限制 | 第20页 |
·农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贸易摩擦 | 第20页 |
·日本修改《种苗法》和《关税定率法》限制植物性农产品进口 | 第20-21页 |
·过高的检查标准使输日农产品受阻 | 第21页 |
·日本“肯定列表制度”引发的贸易摩擦 | 第21页 |
·加工食品质量安全事件引发的贸易摩擦 | 第21-22页 |
·日本采用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输日农产品进行限制 | 第22-23页 |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特点 | 第23-25页 |
·涉及农产品范围较广 | 第23-24页 |
·检疫检查的项目繁多 | 第24页 |
·容易引起“羊群效应” | 第24页 |
·容易产生巨大的关联效应 | 第24-25页 |
第四章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影响 | 第25-30页 |
·国际方面的原因 | 第25-26页 |
·客观原因 | 第25页 |
·国际制度因素 | 第25页 |
·WTO 争端解决机制存在缺陷 | 第25页 |
·直接原因 | 第25-26页 |
·中国方面的原因 | 第26-27页 |
·农产品生产规模小,缺乏中介组织,严重影响农产品的出口秩序 | 第26页 |
·农产品品质差,农药残留问题严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 | 第26页 |
·农产品出口市场相对集中,出口品种相对单一 | 第26-27页 |
·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以初级加工产品为主,深加工能力不强 | 第27页 |
·日本方面的原因 | 第27-28页 |
·经济原因 | 第27页 |
·政治原因 | 第27-28页 |
·设置严苛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 第28页 |
·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 | 第28-30页 |
·积极影响 | 第28页 |
·消极影响 | 第28-30页 |
第五章 解决中日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对策 | 第30-36页 |
·政府层面解决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对策 | 第30-31页 |
·完善我国农产品出口管理体制 | 第30-31页 |
·制定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新战略 | 第31页 |
·农产品行业协会层面解决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对策 | 第31-33页 |
·改革农产品行业协会管理体制 | 第32-33页 |
·完善农产品行业协会内部运行机制 | 第33页 |
·农业经济个体层面解决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对策 | 第33-36页 |
·农产品出口企业应熟知国际贸易规则,善用 WTO 条款 | 第33-34页 |
·提高农产品质量 | 第34页 |
·建立企业管理信息系统(MIS)和有关数据库 | 第34-35页 |
·加大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检验检疫设备 | 第35页 |
·建立农产品出口基地,促进农产品出口 | 第35页 |
·推行市场多元化战略,调整农产品出口结构 | 第35-36页 |
结束语 | 第36-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作者简介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