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化学分析与鉴定论文

朝鲜淫羊藿的活性成分及三种淀粉冻融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10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0-28页
   ·淫羊藿的研究进展第10-25页
     ·淫羊藿属植物的种类及其分布第10-11页
     ·淫羊藿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第11-21页
     ·淫羊藿属植物的的药理作用的研究第21-25页
     ·提取纯化淫羊藿的工艺研究第25页
     ·淫羊藿的炮制研究第25页
   ·板栗、山药和马铃薯淀粉冷冻循环研究现状第25-27页
   ·课题目的及意义第27-28页
第二章 优化超声提取淫羊藿的条件及其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28-38页
   ·引言第28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28-29页
     ·实验材料第28页
     ·实验仪器第28-29页
     ·实验试剂第29页
   ·实验方法第29-31页
     ·色谱条件第29页
     ·标准品配置第29页
     ·样品的制备第29页
     ·响应曲面法试验设计第29-30页
     ·验证实验和对比实验样品的制备第30页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30页
     ·淫羊藿提取物对DPPH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第30页
     ·淫羊藿提取物对Fe2+-Vc诱导小鼠肝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第30-31页
   ·结果与讨论第31-37页
     ·标准曲线第31页
     ·响应曲面法因素与水平的选择第31页
     ·响应曲面法实验设计及结果第31-33页
     ·响应曲面模型的分析第33-34页
     ·验证试验和对比试验第34-35页
     ·抗氧化活性的对比试验第35-37页
   ·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朝鲜淫羊藿不同部位的含量和活性的对比研究第38-47页
   ·引言第38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38-39页
     ·实验材料第38页
     ·实验仪器第38-39页
     ·实验试剂第39页
   ·实验方法第39-40页
     ·提取淫羊藿活性成分第39页
     ·标准品配置第39页
     ·总多酚含量的测定第39-40页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40页
     ·色谱条件第40页
     ·淫羊藿提取物和萃取物对DPPH的自由基清除作用第40页
     ·淫羊藿提取物和萃取物的还原力测定第40页
     ·淫羊藿提取物和萃取物对Fe2+-Vc诱导小鼠肝脂质过氧化抑制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46页
     ·标准曲线第40-41页
     ·淫羊藿不同部位活性成分提取率的比较第41页
     ·淫羊藿中总多酚和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第41-42页
     ·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第42-44页
     ·淫羊藿不同部位和不同萃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第44-45页
     ·淫羊藿不同部位和不同萃取物的还原力测定第45页
     ·淫羊藿不同部位和不同萃取物对Fe2+-Vc诱导小鼠肝脂质过氧化的抑制第45页
     ·淫羊藿中的活性成分与抗氧化能力的线性关系第45-46页
   ·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朝鲜淫羊藿化学成分的研究第47-69页
   ·引言第47页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7-48页
     ·实验试剂第47-48页
     ·实验仪器第48页
   ·实验方法第48-55页
     ·提取淫羊藿活性成分第48-49页
     ·淫羊藿不同部位有效物质的含量测定第49-50页
     ·淫羊藿石油醚萃取物的分离纯化第50-51页
     ·淫羊藿乙酸乙酯萃取物的分离纯化第51-53页
     ·淫羊藿正丁醇萃取物的分离纯化第53页
     ·淫羊藿不同萃取物及单体物质抗氧化活性的测定第53-54页
     ·淫羊藿不同萃取物及单体物质抗菌活性的测定第54-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68页
     ·淫羊藿有效物质的含量比较第55-56页
     ·淫羊藿化学成分的鉴定第56-64页
     ·淫羊藿不同萃取物和主要单体物质的活性测定第64-68页
   ·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三种不同淀粉冷冻循环的特性和微观结构的研究第69-79页
   ·引言第69页
   ·实验材料与仪器第69-70页
     ·实验材料第69页
     ·实验仪器第69-70页
   ·实验方法第70-72页
     ·冷冻循环第70页
     ·不同淀粉的扫描电子显微形态分析第70页
     ·不同淀粉的扫描电子显微形态分析第70页
     ·不同淀粉的热力学分析第70页
     ·不同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分析第70-71页
     ·不同淀粉溶胀性和溶解度的分析第71页
     ·不同淀粉的抗性淀粉含量测定第71-72页
   ·结果与讨论第72-78页
     ·不同淀粉扫描电子显微形态的分析第72-73页
     ·不同淀粉的X-射线衍射分析第73-75页
     ·不同淀粉的热力学分析第75-76页
     ·不同淀粉的冻融稳定性分析第76页
     ·不同淀粉的溶胀性和溶解度的分析第76-77页
     ·不同淀粉的抗性淀粉的含量分析第77-78页
   ·小结第78-7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结论第79-80页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91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1-92页
附录第92-95页
致谢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楼黄胶囊的药学研究
下一篇: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GPIbα相互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