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抵押银行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1. 前言 | 第15-2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关于抵押银行产生与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关于抵押银行业务流程的专业化分工 | 第17页 |
·关于抵押银行的运行机制 | 第17-18页 |
·关于抵押银行的监管缺失 | 第18-19页 |
·研究框架及创新 | 第19-20页 |
2. 抵押银行存在的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外包理论 | 第20-23页 |
·外包 | 第20-21页 |
·金融服务外包 | 第21-23页 |
·银行业外包 | 第23页 |
·抵押银行的市场功能 | 第23-26页 |
·降低成本 | 第24页 |
·专注核心业务与竞争力 | 第24-25页 |
·更广泛的服务群体 | 第25页 |
·较少的法律的限制 | 第25-26页 |
3. 抵押银行的产生与发展 | 第26-31页 |
·并购与抵押银行的发展 | 第26-27页 |
·市场利率化与抵押银行的发展 | 第27-28页 |
·证券化与抵押银行的发展 | 第28-30页 |
·抵押银行的近况 | 第30-31页 |
4. 抵押银行的运作与经营 | 第31-56页 |
·抵押银行外部组织形式 | 第31-32页 |
·抵押银行运作与经营 | 第32-46页 |
·贷款的生产 | 第33-39页 |
·管道及仓储式管理 | 第39-40页 |
·二级市场业务 | 第40-42页 |
·抵押贷款服务 | 第42-46页 |
·盈利模式 | 第46-49页 |
·成本 | 第46-47页 |
·收入来源 | 第47-49页 |
·内部控制 | 第49-51页 |
·战略规划 | 第49-50页 |
·风险管理 | 第50页 |
·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 第50-51页 |
·抵押银行与其他市场参与者 | 第51-56页 |
·抵押银行与第三方参与者 | 第51-53页 |
·抵押银行与借款人 | 第53-54页 |
·抵押银行与贷款购买者 | 第54-56页 |
5. 美国抵押银行的监管制度 | 第56-61页 |
·法律法规 | 第56-58页 |
·真实信贷法案 | 第57页 |
·地产交割程序法案 | 第57-58页 |
·社区再投资法 | 第58页 |
·监管机构 | 第58-61页 |
·货币监理署(OCC) | 第58-59页 |
·联邦住房贷款银行(FHLB) | 第59页 |
·联邦住房金融委员会(FHFB) | 第59-61页 |
6. 美国抵押银行存在的问题 | 第61-64页 |
·委托代理问题 | 第61-62页 |
·监管问题 | 第62-64页 |
·盲目相信市场化 | 第62-63页 |
·监管体制不完善 | 第63-64页 |
7. 美国抵押银行给我国的借鉴与启发 | 第64-74页 |
·我国当前住房抵押贷款现状 | 第64-69页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发放主体 | 第65页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经营模式 | 第65-66页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模式 | 第66-68页 |
·我国发展抵押银行的有利性 | 第68-69页 |
·我国可形成抵押银行主体的选择 | 第69-71页 |
·商业银行住房信贷部 | 第69-71页 |
·小额贷款公司 | 第71页 |
·我国发展抵押银行所需的第三方机构 | 第71-72页 |
·齐全的中介机构 | 第72页 |
·强有力的流动性支持机构 | 第72页 |
·跟进我国抵押银行业的监管 | 第72-74页 |
·抵押银行法律法规 | 第73页 |
·抵押银行的监管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