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目录 | 第5-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大豆的形态与价值的介绍 | 第9页 |
·植物的开花调控途径 | 第9-15页 |
·光周期途径 | 第9-10页 |
·光受体 | 第10-11页 |
·生物钟的核心反馈调控环 | 第11-13页 |
·光周期途径中调控 CO 的机理 | 第13-14页 |
·光周期途径中 CO/FT 调控机制 | 第14-15页 |
·NF-Y 家族在植物中的作用 | 第15-17页 |
2 引言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32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18-20页 |
·植物材料 | 第18-20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20页 |
·常用药品 | 第20页 |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实验引物 | 第21页 |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配制 | 第21-23页 |
·常用试剂及培养基 | 第21-22页 |
·拟南芥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的试剂 | 第22页 |
·酵母双杂所需试剂及培养基 | 第22-23页 |
·实验方法 | 第23-29页 |
·候选基因的选定与引物设计 | 第23-24页 |
·系统进化树构建 | 第24页 |
·基因功能结构域预测 | 第24页 |
·DNA 提取 | 第24页 |
·RNA 提取与纯化 | 第24-26页 |
·实验前准备 | 第24-25页 |
·RNA 提取 | 第25页 |
·RNA 纯化 | 第25页 |
·RNA 反转录 | 第25-26页 |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6-27页 |
·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7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宿主转化 | 第27-28页 |
·大肠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27-28页 |
·质粒提取 | 第28页 |
·质粒转化大肠杆菌 | 第28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和宿主转化 | 第28-29页 |
·农杆菌感受态的制备 | 第28页 |
·农杆菌感受态转化 | 第28-29页 |
· | 第29-32页 |
·拟南芥原生质体转化 | 第29-30页 |
·原生质体制备 | 第29页 |
·原生质体转化 | 第29-30页 |
·酵母双杂交 | 第30-31页 |
·酵母感受态细胞制备 | 第30页 |
·酵母感受态转化 | 第30页 |
·阳性克隆筛选 | 第30-31页 |
·酵母 X-gal 染色实验 | 第31页 |
·拟南芥转化及筛选 | 第31-32页 |
·拟南芥蘸花转化 | 第31页 |
·转基因植株的筛选及开花表型分析 | 第31-32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2-45页 |
·GMNF-YC1,2,3 基因的克隆分析 | 第32-33页 |
·GMNF-YC1,2,3 的进化分析 | 第33-35页 |
·大豆部分 GMNF-YCS MRNA 表达水平分析 | 第35-41页 |
·GmNF-YCS 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35-41页 |
·GmNF-YC1 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35-36页 |
·GMNF-YC1 的光周期昼夜节律性表达分析 | 第36-37页 |
·GmNF-YC2 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37-38页 |
·GmNF-YC2 mRNA 的光周期昼夜节律性表达分析 | 第38-39页 |
·GmNF-YC3 的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 | 第39-40页 |
·GmNF-YC3 的 mRNA 的光周期昼夜节律性表达分析 | 第40-41页 |
·GMNF-YC1,2,3 蛋白亚细胞定位 | 第41-42页 |
·GMNF-YC1/ GMNF-YC2/GMNF-YC3 与 GMCOL3/GMCOL4/GMCOL5 酵母双杂交实验 | 第42-45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5-47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8页 |
英文摘要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