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页 |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谐波的基本概念与危害防治 | 第12-16页 |
·谐波的基本概念 | 第12页 |
·谐波的危害 | 第12-13页 |
·谐波的产生及治理 | 第13-16页 |
·有源电力滤波器的发展现状 | 第16-21页 |
·滤波器的分类 | 第16-17页 |
·无源滤波器 | 第17页 |
·有源滤波器 | 第17-18页 |
·有源滤波器的分类和特点 | 第18-20页 |
·双并联型有源滤波器 | 第20-21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21-23页 |
第2章 基于自适应F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谐波电流检测方法研究 | 第23-33页 |
·基于瞬时无功功率理论的谐波检测法 | 第23-29页 |
·瞬时无功功率理论基础 | 第23-26页 |
·p—q谐波检测法 | 第26-28页 |
·i_p-i_q谐波检测法 | 第28-29页 |
·基于自适应F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谐波检测法的研究 | 第29-32页 |
·自适应预测滤波器 | 第29-30页 |
·自适应FIR数字低通滤波器的研究 | 第30-31页 |
·自适应FIR数字低通滤波器系数自适应调整准则的研究 | 第31-32页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双并联型有源滤波器设计 | 第33-49页 |
·双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系统方案的设计 | 第33页 |
·双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系统主电路的设计 | 第33-35页 |
·三相三线制结构的主电路设计 | 第34页 |
·三相四线制结构的主电路设计 | 第34-35页 |
·双并联型有源滤波器主电路的数学建模 | 第35-40页 |
·三相三线制结构主电路的数学建模 | 第35-39页 |
·三相四线制结构主电路的数学建模 | 第39-40页 |
·双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策略 | 第40-48页 |
·基于二电平SVPWM调制方法的研究 | 第41-44页 |
·基于瞬时能量守恒的逆变电路直流侧电压模糊PI控制策略的研究 | 第44-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4章 基于DSP的双并联型有源滤波器的硬件设计 | 第49-63页 |
·双并联有源滤波器硬件电路总体结构的设计 | 第49-50页 |
·DSP最小系统电路及外围电路设计 | 第50-55页 |
·DSP最小系统设计 | 第50-52页 |
·IGBT门极驱动电路设计 | 第52-54页 |
·串行通信接口电路设计 | 第54-55页 |
·主电路的参数整定 | 第55-58页 |
·主电路的容量设计 | 第55-56页 |
·直流侧电容的设计 | 第56-57页 |
·交流侧的并网电感的设计 | 第57-58页 |
·电流和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第58-60页 |
·电流采样电路设计 | 第58-59页 |
·电压采样电路设计 | 第59-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3页 |
第5章 基于ZVS-PWM技术的主逆变电路的设计 | 第63-79页 |
·软开关的基本概念 | 第63-66页 |
·硬开关与软开关 | 第63-65页 |
·软开关变换器的分类 | 第65-66页 |
·软开关技术的发展过程及趋势 | 第66页 |
·基于ZVS-PWM的主逆变电路拓扑结构设计及参数整定 | 第66-73页 |
·ZVS-PWM主逆变电路的拓扑结构设计 | 第66-71页 |
·ZVS-PWM电路的参数设计 | 第71-72页 |
·基于ZVS-PWM技术的主逆变电路硬件设计 | 第72-73页 |
·基于ZVS-PWM技术的双并联有源滤波器的仿真研究 | 第73-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9-81页 |
·结论 | 第79页 |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致谢 | 第85-87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做的工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