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优伶法律问题研究
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一、 “优伶”概述 | 第11-22页 |
(一) “优伶”释义 | 第11-14页 |
(二) “优伶”与相近概念之辨析 | 第14-22页 |
1、 优伶与乐户 | 第14-16页 |
2、 优伶与娼妓 | 第16-19页 |
3、 优伶与票友 | 第19-22页 |
二、 清代优伶群体概貌之解析 | 第22-37页 |
(一) 清代“优伶”的内涵 | 第22-25页 |
1、 职业内容上的专业化 | 第22-24页 |
2、 法律层面上的明确化 | 第24-25页 |
(二) 清代优伶的具体种类 | 第25-37页 |
1、 宫廷伶人 | 第25-28页 |
2、 家优 | 第28-32页 |
3、 民间职业伶人 | 第32-34页 |
4、 三类优伶的法律身份和其相互关联 | 第34-37页 |
三、 清代优伶的法律地位和法律规制 | 第37-63页 |
(一) 法律地位上的“贱民”属性 | 第37-43页 |
1、 清代贱民阶层的种类 | 第37-40页 |
2、 优伶的贱民身份及其原因 | 第40-43页 |
(二) 清代对优伶阶层的法律规制 | 第43-63页 |
1、 针对优伶的身份性规范 | 第44-49页 |
2、 针对优伶职业活动的规范 | 第49-63页 |
四、 清代优伶法律规制之历史评价 | 第63-77页 |
(一) 国家立法之评价 | 第63-70页 |
1、 立法的历史承接性和严苛性 | 第63-65页 |
2、 官方控制和利用的两面性 | 第65-67页 |
3、 立法的相对不合理性 | 第67-70页 |
(二) 法律实施状况之评析 | 第70-77页 |
1、 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法律运行机制 | 第70-73页 |
2、 法律实效的不足与清后期优伶的“僭越”之举 | 第73-77页 |
五、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