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导言 | 第9-15页 |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2-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结构安排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结构安排 | 第13页 |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 第13-15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溯源 | 第15-23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产业集群 | 第15-16页 |
·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 第16页 |
·产业集群理论 | 第16-23页 |
·波特的产业集群竞争力理论 | 第16-18页 |
·韦里克的 SWOT 理论 | 第18-19页 |
·韦伯的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理论 | 第19-21页 |
·马歇尔的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理论 | 第21-23页 |
第3章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 第23-33页 |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历史沿革 | 第23-24页 |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概况 | 第24-30页 |
·发展现状 | 第25-28页 |
·发展特点 | 第28-30页 |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优势 | 第30-33页 |
·产业集群已经发展起来,规模在不断壮大 | 第30页 |
·产业集群地涌现出一批实力较强的企业、科研机构和人才队伍 | 第30-31页 |
·发展态势良好,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 第31-33页 |
第4章 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中的问题及原因 | 第33-39页 |
·问题 | 第33-36页 |
·产品技术含量低,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 第33-34页 |
·品牌建设力度不够,企业盈利能力较弱 | 第34页 |
·企业竞争存在无序现象,造成资源浪费 | 第34-35页 |
·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影响较大 | 第35-36页 |
·原因 | 第36-39页 |
·东营市政府的宏观指导时间较短、经验不足 | 第36页 |
·开放力度不大,企业的发展空间狭隘 | 第36-37页 |
·资金匮乏和人才的流失,导致核心竞争力不足 | 第37-38页 |
·民间资本的参与度低,企业之间竞争无序 | 第38-39页 |
第5章 国内外发展石油装备产业集群的经验与启示 | 第39-48页 |
·主要发达国家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情况 | 第39-42页 |
·美国休斯顿市 | 第39-41页 |
·加拿大卡尔加里市 | 第41-42页 |
·国内部分油田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情况 | 第42-44页 |
·大庆 | 第43页 |
·盘锦 | 第43-44页 |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基地 | 第44页 |
·其他 | 第44页 |
·经验借鉴与启示 | 第44-48页 |
·加快东营市向全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转型的进度 | 第44-45页 |
·国内建设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启示 | 第45-48页 |
第6章 东营市大力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意义及对策建议 | 第48-62页 |
·培育和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重大意义 | 第48-50页 |
·发挥石油产业经济发动机,带动区域产业发展 | 第48-49页 |
·提高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迫切 | 第49页 |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 | 第49-50页 |
·培育和发展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对策建议 | 第50-62页 |
·强化政府对东营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 | 第50-54页 |
·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 | 第54-56页 |
·强化科技创新,提升东营市石油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 第56-59页 |
·创新政府与民间合作方式,引导民间资源流向石油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 第59-62页 |
注释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