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居住环境与景观设计策略初探--结合多个四川新农村建设实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图表目录 | 第9-14页 |
1 绪论 | 第14-38页 |
·现状与研究内容 | 第14-18页 |
·现实状况 | 第14-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研究背景 | 第18-30页 |
·政策背景 | 第18-25页 |
·快速城市化背景 | 第25-26页 |
·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30-35页 |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35-38页 |
·研究框架 | 第35-36页 |
·研究方法 | 第36-38页 |
2 他山之石:亚洲地区农村建设经验 | 第38-60页 |
·循序渐进的建设方式——日本经验 | 第38-45页 |
·日本的“造村运动” | 第38-39页 |
·营造农村景观 | 第39-43页 |
·关注文化景观 | 第43-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自主、合作的协建方式——韩国经验 | 第45-48页 |
·韩国的“新村运动” | 第45-47页 |
·物质空间的组织化 | 第47-48页 |
·小结 | 第48页 |
·倾听土地的声音——台湾经验 | 第48-52页 |
·台湾农村建设概况 | 第48-49页 |
·农宅改善项目 | 第49-50页 |
·休闲农业的发展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乌托邦的营造理念——阿罗新村经验 | 第52-57页 |
·阿罗新村概况 | 第52-53页 |
·营建过程与成就 | 第53-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60页 |
3 意象之村:新农村的想象 | 第60-88页 |
·农村想象溯源 | 第60-71页 |
·传统文化中的农村想象 | 第60-65页 |
·从人民公社到网络时代的农村想象 | 第65-71页 |
·“共同想象”的形成 | 第71-77页 |
·“大想象”与“小想象” | 第71-74页 |
·认同的“共同想象”——城市化 | 第74-77页 |
·从想象到真实 | 第77-88页 |
·想象与建成环境 | 第77-78页 |
·真实版的“开心农场” | 第78-80页 |
·成都的“五朵金花” | 第80-88页 |
4 居住、旅游与创意:居住环境与景观设计策略 | 第88-126页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第89-90页 |
·设计原则 | 第89-90页 |
·设计目标 | 第90页 |
·侧重居住环境的设计策略 | 第90-107页 |
·分类定位农村 | 第91-93页 |
·保护自然环境 | 第93-94页 |
·集中居民点选址 | 第94-99页 |
·设计农宅 | 第99-104页 |
·新增公共空间 | 第104-106页 |
·小结 | 第106-107页 |
·侧重农村景观的设计策略 | 第107-119页 |
·规划景观区域 | 第108-110页 |
·景点命名 | 第110-112页 |
·优化农田景观 | 第112-113页 |
·设计民宿与庭院 | 第113-114页 |
·复合商业空间 | 第114-115页 |
·开发旅游商品 | 第115-116页 |
·注重观赏方式 | 第116-118页 |
·小结 | 第118-119页 |
·用创意激活农村的设计策略 | 第119-126页 |
·城郊创意农村的崛起 | 第119-120页 |
·创意激活农村的经验 | 第120-122页 |
·设计策略 | 第122-124页 |
·小结 | 第124-126页 |
5 四川达州赵岩村建设实例 | 第126-142页 |
·赵岩村概况 | 第126-127页 |
·居住环境设计 | 第127-133页 |
·保护农田景观 | 第127-128页 |
·完善基础设施 | 第128-129页 |
·新增公共空间 | 第129-131页 |
·改造农宅 | 第131-133页 |
·农村景观设计 | 第133-137页 |
·打造景观节点 | 第133-134页 |
·融合风水思想 | 第134-135页 |
·设计观赏方式 | 第135-137页 |
·建成后回访 | 第137-139页 |
·赵岩村经验总结 | 第139-142页 |
6 结语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0页 |
附录 | 第1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