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绪论第10-23页
 一、 研究缘起及意义第10-12页
  (一) 研究缘起第10-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二、 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8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18-19页
 三、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第19-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9-20页
  (二) 论文框架第20页
 四、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第20-22页
  (一) 重点第20页
  (二) 难点第20页
  (三) 创新点第20-22页
 五、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第一章 民生的相关理论第23-35页
 一、 民生的概念第23-28页
  (一) 民生概念的发展变化第23-25页
  (二) 民生概念的学术界定第25-28页
 二、 民生与中国革命第28-35页
  (一) 民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鲜明主题第28-32页
  (二) 民生与革命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第32-35页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及其社会历史条件第35-49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来源第35-45页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民生思想是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第35-39页
  (二)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是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直接理论来源第39-42页
  (三) 中国古代的民生思想是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文化基础第42-45页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第45-49页
  (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现状是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历史条件第45-46页
  (二) 中国工农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民生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第46-49页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主要内容及特点第49-76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发展历程第49-56页
  (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萌生阶段第49-52页
  (二)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形成阶段第52-54页
  (三) 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发展阶段第54-55页
  (四) 解放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成熟阶段第55-56页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第56-71页
  (一) 解决土地问题,实现民生保障第56-58页
  (二) 发展工商业,改善军民生活第58-60页
  (三) 发展农业生产,解决吃饭问题第60-61页
  (四) 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文化水平第61-66页
  (五) 重视卫生防疫,保障军民健康第66-70页
  (六) 实施社会救济,实现社会稳定第70-71页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特点第71-76页
  (一) 具有时代性第71-72页
  (二) 具有人民性第72-73页
  (三) 具有实践性第73-74页
  (四) 具有创新性第74-76页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评价及其启示第76-87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评价第76-82页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成就第76-77页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历史地位第77-80页
  (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局限性第80-82页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民生思想的现实启示第82-87页
  (一) 面对不同时期的民生问题时,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第82-83页
  (二) 借鉴古今中外的民生理论时,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83-84页
  (三) 实现民生目标时,要给人民群众以物质利益第84-85页
  (四) 制定民生政策时,要注重调查研究第85-87页
结束语第87-88页
参考文献第88-9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92-93页
后记第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人学的批判与超越
下一篇:“典型单位”组织阶层分化的制度逻辑--基于西北地区某大型国有企业的个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