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选题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创新点 | 第10-11页 |
1 写作《手稿》的时代背景及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1-15页 |
·马克思写作《手稿》的时代背景 | 第11页 |
·《手稿》生态伦理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1-15页 |
2 马克思《手稿》生态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5-31页 |
·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 第15-18页 |
·私有财产占有及异化扭曲下人与人的关系 | 第18-21页 |
·劳动与异化劳动 | 第18-20页 |
·私有财产与劳动、分工、生产的关系 | 第20-21页 |
·人与自然两分对立及其解构的必然性 | 第21-23页 |
·从生活资料角度分析工人与自然发生对立 | 第21-22页 |
·从生产对象角度分析工人与自然发生对立 | 第22-23页 |
·人与自然关系最本真的状态 | 第23-24页 |
·共产主义视域下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24-31页 |
·有机身体与无机身体相统一 | 第25-27页 |
·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相统一 | 第27-28页 |
·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相统一 | 第28-31页 |
3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意义 | 第31-36页 |
·马克思对生态学思想的影响 | 第31-32页 |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对国外马克思主义者的影响 | 第32-34页 |
·尊重自然视域下对经济理性的批判 | 第32-33页 |
·异化理论视域下对消费的批判与需要结构理论的构建 | 第33页 |
·人与自然互为主客体关系视域下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33-34页 |
·马克思生态伦理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34-36页 |
结束语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