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的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总体评价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框架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政治风险的概念及分类 | 第17-25页 |
·政治风险的概念 | 第17-18页 |
·宏观政治风险 | 第18-21页 |
·战乱风险 | 第18-19页 |
·政治体制变动风险 | 第19-20页 |
·社会风险 | 第20页 |
·第三国干预风险 | 第20-21页 |
·微观政治风险 | 第21-24页 |
·财产剥夺型风险 | 第21-22页 |
·限制性型风险 | 第22-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3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及政治风险原因分析 | 第25-32页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 第25-27页 |
·经营主体混乱,缺乏经营监管 | 第25页 |
·经营领域集中,资源领域比重大 | 第25-26页 |
·亚、非、拉地区投资率高,发达国家地区比重小 | 第26页 |
·并购方式比重高,再投资比重上升 | 第26页 |
·投资规模小,海外竞争力差 | 第26-27页 |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中国的外交因素和经济崛起的国际因素 | 第27-28页 |
·企业与东道国之间经济利益矛盾因素 | 第28页 |
·突发性事件和恐怖活动的因素 | 第28-29页 |
·东道国政局因素和政策不连续性因素 | 第29-30页 |
·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的因素 | 第30-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4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案例分析 | 第32-40页 |
·中铝并购力拓案 | 第32-34页 |
·中铝并购力拓案的基本情况 | 第32页 |
·中铝并购力拓案的政治风险因素分析及启示 | 第32-34页 |
·中国企业利比亚损失案 | 第34-38页 |
·中国企业利比亚损失案的基本情况 | 第34页 |
·中国企业利比亚损失案的政治风险因素分析及启示 | 第34-38页 |
·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政治风险的规避研究 | 第40-50页 |
·政治风险规避——政府的角度 | 第40-44页 |
·建立健全相关投资法律法规,积极加入国际公约 | 第40-41页 |
·完善对外投资保险制度,积极参加国际投资保险 | 第41-42页 |
·做好风险预测评估,搭建信息平台,建立有效的监控,预警系统 | 第42页 |
·充分利用外交关系,国家条约提供经济支撑 | 第42-43页 |
·各部门联合规避风险,积极实施后续补偿策略 | 第43-44页 |
·政治风险规避——企业的角度 | 第44-49页 |
·合理选择投资环境,科学选择投资模式 | 第44-45页 |
·遵循法律,法规,寻求法制保障 | 第45-46页 |
·树立“双赢”,“多赢”理念,积极实施“本土化”策略 | 第46-47页 |
·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机制,运用企业内部化优势规避风险 | 第47-48页 |
·通过外部协会,媒体的力量规避政治风险 | 第48-49页 |
·小结 | 第49-50页 |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