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论文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发状念珠藻概述 | 第9页 |
·发状念珠藻的生长繁殖 | 第9-10页 |
·微藻人工培养技术 | 第10-15页 |
·开放式培养系统 | 第11页 |
·封闭式培养系统 | 第11-13页 |
·发状念珠藻人工培养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3-15页 |
·发状念珠藻的生态学意义 | 第15页 |
·多糖的研究概述 | 第15-19页 |
·多糖的提取 | 第16-17页 |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7-18页 |
·多糖的纯度鉴定 | 第18-19页 |
·多糖的含量及分子量测定 | 第19页 |
·多糖的结构分析 | 第19页 |
·论文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9-21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1-27页 |
·实验材料 | 第21页 |
·发状念珠藻细胞种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页 |
·主要试剂 | 第21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1页 |
·实验方法 | 第21-27页 |
·种子液制备 | 第21-22页 |
·发状念珠藻单体细胞液体悬浮培养方法 | 第22页 |
·发状念珠藻生物量的测定 | 第22页 |
·发状念珠藻细胞生长速率的计算 | 第22页 |
·发状念珠藻细胞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发状念珠藻胞外多糖含量的测定 | 第23页 |
·微量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3-24页 |
·硝酸根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磷酸根含量的测定 | 第24-25页 |
·光照强度测定 | 第25页 |
·细胞形态观察 | 第25页 |
·光强在发状念珠藻培养液中的衰减测定 | 第25页 |
·多糖的提取 | 第25页 |
·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25-27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27-52页 |
·发状念珠藻5L培养体系悬浮培养 | 第27-37页 |
·光照强度对发状念珠藻细胞生长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28-29页 |
·光照周期对发状念珠藻细胞生长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29-31页 |
·通气量对发状念珠藻细胞生长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培养基初始pH对发状念珠藻细胞生长及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5L光生物反应器的封闭式培养 | 第33-35页 |
·发状念珠藻细胞培养过程中的光的衰减 | 第35-37页 |
·小结 | 第37页 |
·发状念珠藻25L开放式培养池培养 | 第37-40页 |
·发状念珠藻细胞培养过程特征 | 第37-38页 |
·分阶段提高光照强度对发状念珠藻生长的影响 | 第38-39页 |
·阶段性流加新鲜培养基对发状念珠藻生长的影响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页 |
·发状念珠藻20L光生物反应器循环培养 | 第40-46页 |
·循环培养对发状念珠藻生长的影响 | 第40-41页 |
·循环培养对发状念珠藻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循环培养对发状念珠藻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页 |
·循环培养过程中营养盐浓度变化特征 | 第42-44页 |
·循环培养过程中发状念珠藻细胞的形态变化 | 第44-45页 |
·流加营养盐对发状念珠藻细胞生长和胞外多糖产量的影响 | 第45-46页 |
·小结 | 第46页 |
·不同培养模式下发菜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46-52页 |
·离子交换层析 | 第46-50页 |
·凝胶层析 | 第50-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4 结论 | 第52-53页 |
5 展望 | 第53-54页 |
6 参考文献 | 第54-60页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60-61页 |
8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