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学习与记忆论文

掩蔽刺激相关性对负相容效应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5页
中文文摘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第一章 研究综述及问题提出第10-20页
   ·启动效应与负相容效应第10-12页
     ·启动效应第10页
     ·负相容效应的提出第10-11页
     ·负相容效应与启动效应的关系第11-12页
   ·负相容效应的理论解释第12-18页
     ·自我抑制理论第12-14页
     ·目标更新理论第14-16页
     ·掩蔽抑制理论第16-18页
   ·问题提出第18-20页
第二章 实验一:相关掩蔽刺激下的负相容效应第20-40页
   ·前言第20-21页
   ·实验方法第21-24页
     ·被试第21页
     ·实验材料第21-22页
     ·实验程序第22-24页
     ·实验设计第24页
     ·数据处理第24页
   ·实验结果第24-35页
     ·对反应时的数据分析第25-31页
     ·对错误率的数据分析第31-35页
     ·启动识别的数据分析第35页
   ·讨论第35-40页
     ·掩蔽-目标刺激SOA与负相容效应第35-36页
     ·启动刺激可识别性与负相容效应第36-37页
     ·掩蔽刺激相关性与负相容效应第37-40页
第三章 实验二:无关掩蔽刺激下的负相容效应第40-56页
   ·前言第40-41页
   ·实验方法第41-42页
     ·被试第41页
     ·实验材料第41-42页
     ·实验程序第42页
     ·实验设计第42页
     ·数据处理第42页
   ·实验结果第42-52页
     ·对反应时的数据分析第43-49页
     ·对错误率的数据分析第49-52页
     ·启动识别的数据分析第52页
   ·讨论第52-56页
     ·无关掩蔽刺激下负相容效应受掩蔽-目标刺激SOA限制第52-53页
     ·启动刺激可识别性与负相容效应第53页
     ·掩蔽刺激相关性与负相容效应第53-56页
第四章 总讨论和结论第56-60页
   ·总讨论第56-58页
     ·掩蔽刺激相关性对负相容效应大小的影响第56-57页
     ·掩蔽刺激相关性对负相容效应时程模式的影响第57页
     ·负相容效应的产生机制第57-58页
   ·结论第58-60页
第五章 本研究的创新与不足第60-62页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60页
   ·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8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8-70页
致谢第70-72页
个人简历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职生学业拖延与时间管理倾向、成就动机的研究
下一篇:90后大学生人际信任、自立人格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