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

论城市土地规划中政府规划权与公众参与权的平衡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绪言第9-12页
   ·选题依据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1页
   ·本文主要研究问题第11-12页
第一章 从“厦门PX事件”看城市土地规划的“平衡模式”第12-17页
   ·厦门“PX项目”引发的思考第12-13页
   ·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平衡模式”的建立第13-15页
     ·传统“管制模式”的局限性和积极意义第13-14页
     ·西方“控权模式”的局限性和借鉴意义第14-15页
     ·“平衡模式”在我国建立的现实背景第15页
   ·“平衡模式”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模式第15-17页
第二章 “平衡模式”之政府规划权的规制第17-25页
   ·城市土地规划中的政府规划权第17-18页
   ·“管制模式”在我国的具体体现第18-20页
     ·规划主管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第18页
     ·政府在城市土地规划过程中行政能力低下第18-19页
     ·城市土地规划权威性不足第19-20页
     ·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与程序性保障措施第20页
   ·“平衡模式”下政府如何有效合理控权第20-24页
     ·科学配置规划权力第20-21页
     ·加强城市土地市场管理第21-22页
     ·加大城市土地规划实施过程中监察力度第22-24页
   ·政府规划权对公众参与权的限制第24-25页
第三章“平衡模式”之公众参与权的有效加强第25-32页
   ·我国城市土地规划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第25-27页
     ·公众参与权的概念第25-26页
     ·我国城市土地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发展第26-27页
   ·“平衡模式”下如何增强公众参与的有效性第27-29页
     ·提升城市土地规划中公民参与制度的法律地位第27页
     ·提升公众参与在城市土地规划中的主体地位第27-28页
     ·明确界定公众参与权的主体范围第28页
     ·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保障公众知情权第28-29页
     ·建立与完善公众参与程序第29页
   ·城市土地规划公众参与制度的救济第29-30页
   ·公众参与权在规划各阶段对政府规划权的制约第30-32页
结语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流动农民户口迁移现状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省QY县为例
下一篇:论约定离职竞业限制研究